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 坦克,36氪经授权发布。
逆全球化是伪命题。
11月15日,东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5个对话会员国共同签署了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安排——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而RCEP的签订,也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东亚自贸区建设成功启动,是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近20年来最重要的成果。
2020年对于中国来说,是关键性的一年。
对内,中国对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作出了较好的防护。而伴随着本月四川、宁夏、贵州多个县的脱贫工作完成,2020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将在年底正式达成。
对外,在目前疫情持续恶化导致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RCEP的诞生也是今年难得的一个好消息。按照协议规定,RCEP的15个成员国,90%的货物实行零关税。对区域内的15个成员国而言,大量的进出口贸易可以在这个自贸区之内完成,由此带来的好处是可以极大降低各国的贸易成本。
而作为电影行业媒体,RCEP的成功签订也让我们好奇,这个协定是否会对电影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受到政策冲击极大的产业之一,RCEP的签订,对电影行业都会带来哪些利好呢?中国电影产业在RCEP中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中国电影市场近20年的发展与进步,与中国不断与外签订的相关外交贸易政策密不可分。
2001年,中国加入WTO,而电影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达成双边协议:入世后第一年,允许外商在华设立合资录音和录像公司,外资股份占49%以下;3年后允许外资占50%以上股份的公司从事电影院建设、整修和经营。入世后第一年中国进口电影的配额加倍为20部。
不过,刚刚加入WTO的中国,依然对电影这一产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这也侵犯到了美国电影的利益,最终美国电影协会(MPAA)于2007年4月将中国告上了WTO,指控中国的法律和制度严重地控制和限制了美国音像产品与中国的观众见面。最终世贸组织专家组于2010年1月21日作出裁决,认为中方某些规定限制了外企的市场准入,并限制了外企向中国进口电影,因此违背了《服务贸易总协定》条款。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于2012年2月17日再次签订了《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最终我国将美国电影配额在每年20部普通分账片的基础上增加到了34部,美国制片方的票房分账比例也从13%增加到了25%。至此,在这场中美电影贸易纠纷中,最终是美方取得了胜利。
《中美电影备忘录》的有效期为5年,已经于2017年2月到期,中美双方已经就继续签订上述备忘录展开谈判,但到至今已经三年半过去了,到现在还没有任何建设性的进展。
而在中国加入WTO至今的将近20年间,中国与包括与日本、英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签订了多方贸易协定,电影作为文化交流的重中之重,电影贸易合作也一直是相关贸易协定重要的一部分。
RCEP中大多数商贸协定,基本都是涉及实体商品。对于电影,并没有做相关的关税规定。
尽管如此,《RCEP》第11章专章规定【知识产权板块】,这也算与电影有关的板块,其中分为14节,共83条,其内容足够相识、丰富,虽然大多数条文主要是科技、专利类的解读。
首先,在《RCEP》在第11章第1条明确了知识产权目标。一方面是通过有效和充分的创造、运用、保护和实施知识产权权利来深化经济一体化和合作,以减少对贸易和投资的扭曲和阻碍;另一方面是,要考虑缔约方之间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以及各国法律制度的差异,要平衡知识产权权利持有人的权利和知识产权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而未来如果RCEP成员国之间针对电影产业开展相关协定制定,我们也可以理解为,RCEP各成员国之间或许并不会出现像WTO美国好莱坞电影对其他国家本土电影产业“碾压式”入侵那样,各个国家可以相对拥有相对合理的“本土影片保护”政策。
比如2011年,印度尼西亚政府提高了进口好莱坞电影的关税,但好莱坞联合起来宣布中止在印度尼西亚的放映,最终导致印尼的电影产业无优质内容,人们不再走进电影院,整个电影产业差点破产。类似的相关情况或许不会在RCEP成员国之间上演。
知识产权专章还对著作权主要制度做了框架性的规定、统一了商标基础性标准、增效提速了专利的各项流程、规制了商业不正当竞争条款。这对于未来电影行业的对外贸易,也做出了更细的规定。
此外,虽然电影本身并不在RCEP规定中。但是电影相关的音像制品、电影拍摄仪器、胶片等物品,都是基本降低了关税的,这也有利于中国电影工业设备领域的发展。
▲《RCEP》有关于中韩贸易电影胶片相关关税
可以说,RCEP的签订不代表所有协议都已经确定了,未来对各成员国之间,不再是以前的单纯的招商引外资了,而关于产业深度融合,包含金融、实体、旅游、科教文卫等更多的合作也有望继续展开,电影的合作虽然不是最紧急的,但是作为文化合作的重要部分,一定不会被落下。
一直以来,中国电影的海外实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对比同是RCEP成员国之内的日本和韩国。一直以来,日本和韩国电影的海外票房成绩,都能占到本土的20-30%以上,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这一比例一直维持在6-10%之间,处于电影出口的第三梯队。
尽管如此,相比东盟国家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电影的出海成绩还是可圈可点的。这其中,港片在八九十年代一直深耕东南亚,也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相对比日本动画电影和韩国电影,中国电影出海难的最本质问题还是内容问题,海外票房主力军也仍然是以华人为主。不过RCEP的签订,仍然给了未来中国电影人更多的机会。相对比韩国CJ集团在东南亚的院线深耕,中国电影公司也可以借此对东盟国家的院线进行多方面的合作。院线收购、电影合拍、取景地拍摄退税合作,都是可以深度挖掘的地方。我们在之前也曾对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电影产业进行过调查与深剖。
除了中国自身外,在整个RCEP其他14国中,日本电影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非英语进口片大国,没有之一。2019年,一共有24部日本电影获得内地公映的机会,平均两个月一部,也让日本成为当之无愧的批片最大来源地。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较少有单独制片的电影,不过不少美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合拍片,会以这两国的名额引进。例如澳大利亚参与联合摄制的《血战钢锯岭》《快乐的大脚》。此外,由于新西兰是不少好莱坞A级大片(包括《阿凡达》系列)的拍摄地,未来如果中美之间中断了分账片协议,不少电影还是有望通过RCEP内协定,用其他国别的名额进入中国的。
▲《阿凡达2》新西兰片场
东盟十国中,近几年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的电影都偶尔有引进中国,但是除了泰国《天才枪手》之外,并没有出现任何爆款项目。
所有RCEP成员国中,中国、日本、韩国都是少有的本土电影在电影市场中,能占到40%以上份额的大市场。然而,由于“萨德”部署问题,中韩关系却在2016年跌入了建交以来的历史最低点。从2015年9月的《暗杀》之后,至今已经整整五年没有引进一部韩国电影,《釜山行》《与神同行》《寄生虫》等多部优秀韩国电影,甚至有可能创造类似《摔跤吧!爸爸》那样的批片神话,都因为电影的限韩令无法进入内地,实属遗憾。
而对于韩国,即便从2017年开始中韩关系不断回暖,中韩贸易额也连年增加,但是韩国电影却完全无法进入中国,从2017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限韩令”解禁的消息,但是每次都落空,这也给两国电影交流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不过,中国电影在韩国仍然能获得稳定的放映,甚至包括《豆福传》等国产动画电影在韩国的票房,还高于在中国本土的票房成绩。希望RCEP的签订,能够让韩国电影在中国早日解禁。
拍sir认为,目前阻碍小国别进口片在内地市场卖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审查手续繁复而导致的窗口期过长,绝大多数日本片、泰国片都是在本土公映后至少半年之后,才获得在内地公映的机会,而这时候影片的高清资源也已经发布,对影片上映后的热度表现也有较大的影响。如果电影局能够针对RCEP内国家,推出较快的送审、译制手续,尽量做到此类影片能够在本土公映后的三个月内获得在内地公映的机会,也是对内地电影市场的一种丰富。试想如果《鬼灭之刃》能够在11月初在中国内地公映,也势必会给目前惨淡的大盘增添一抹亮色。
除了以上的合作畅想之外,自从2013年9月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以来,我国从2014年开始就连续七年举办了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以及在2017年创办了中国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而RCEP也同样可以推出相关的国际电影节,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电影交流。
电影可能起不到在经济发展中绝对的主导作用,但他在文化领域所起到的作用仍然会越来越重要,且越来越无法被取代。希望RCEP的签订,会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个新开始,也是中国电影未来真正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