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互联网迷惑行为收集师关关。
谁能想到,最近居然开始流行发疯了??
继凡尔赛文学、丫头文学、废话文学风靡后,互联网野生文学史上,再添一名大将——发疯文学。
微博在发疯,知乎在发疯,豆瓣在发疯,抖音也在发疯……
几乎同时,所有社交平台上,涌出一群正在学习并运用「发疯文学」的网友。
而我,仿佛闯入琼瑶主题乐园,昔日网友集体抓狂,异变成在逃可云。
不仅如此,「发疯文学」还被不少网友称为「当代最实用互联网文体」,号称能解决一些难以解决的事情。
不管你是打游戏被坑,还是网络对线吵架无能,甚至是老板意图PUA……
只要学会发疯文学,表现出无所畏惧的心态,甩出六亲不认的样子,就没有你解决不了的!
这啥呀这是!互联网迷惑行为再次喜加一,我决定开始正式练习“如何正确发疯”。
故事得从最近的一条2.5亿阅读量的热搜说起——#客服看了以后连夜发货#。
这不巧了,在并夕夕买的半斤十三香还没发货呢,我点进去,想取取经。
只见网友晒出了自己和客服的聊天记录,宣称专治各种糊弄。
众所周知,客服最善用糊弄学文学与废话文学,早晨说道:“这边催促亲”,一日过去,杳无音讯。
临近半夜,网友使出了一个制敌奇招——发疯文学。
从“配不上”到“小心翼翼”,从“不配发货”聊到“生活不顺”,从“冷酷的夜”延伸至“居无定所”。
步步后退,百转千回,一顿输出好像什么都没说,又好像说了些什么。
也许是这一记又一记心灵重锤,穿过了冰冷屏幕,击中了客服的心,连夜就把货给发了。
发疯文学也借此冲上热搜,迅速有人效仿,纷纷表示——“真的有用”。
不疯魔不成活,发疯文学也开始迅速蔓延到其他领域。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如何正确使用“发疯文学”。
一句话总结「发疯文学」,就是人在情绪失控时不过脑说出的话,语序混乱、畅所欲言、毫无逻辑,但每一个字都在宣泄强烈的情绪。
中心思想就是:对面是个疯子,你最好谨慎点。
比如,抖音博主飞飞在打游戏时碰到了坑人的队友,亲身测试了发疯文学的适配程度,大家通过视频来感受一下。
只见刚开始输出时,对面还不屑地表示——“你的中路,我的自助餐”。
可当博主渐入佳境,哭诉不管是现实还是游戏,人们都一样的冷漠,表达出因被抢中路线而击溃的心理防线,以及自己对世界的失望。
对面慌了,彻底破防了。
没错,有时候发疯真的比怼人,管用多了。
当发疯文学入了职场,那也绝对能做到拳打PUA,脚踩996。
在职场中做一个疯子,有多爽呢?
比如领导开始PUA,拿着“福报”对你说吃亏是福时:
当你忙了一天,唯一的愿望变成了按时下班,可却被领导拦下,进行道德绑架时:
道德绑架第二弹!老板一天只睡三小时,抱怨你没有努力工作时:
当你辛苦半生,归来底薪仍是一千八,要求涨薪却被拒时:
当老板无故缩减补贴,本就不多的工资雪上加霜时:
一天一个离职小技巧,虽然不实用但是很爽啊! (只要你胆大,也可以很实用)
每句话都精准击中打工人爽点,这才是当代最爽的爽言爽语大爽文,实在是太太太太太解压了。
发疯文学彻底加入网络文学库,越来越多网友将发疯文学当作热梗与好友进行PK。
连梗的起源“客服”,也在网友玩梗催发货的攻势下想出了“以疯制疯”的反击绝招。 (还是建议大家不要去吓唬打工人客服)
发疯文学开辟了一种新的交流模式,人们说话不再小心翼翼,担心越界或冒犯。
在玩梗、反讽的风潮下,这件本不合理的社交事故,也被披上了一层看似合理的外衣。
前有马景涛窒息求救,后有顾里生日浇头,今有发疯文学成为顶流、屡上热搜。
任何一种互联网野生文学的出圈,都代表着一次内容营销的机会。
爽完之后,发疯文学到底为什么火了,也值得我们分析分析。
内容营销的背后有一条重要逻辑——“痛”,只有痛,才能产出让用户产生共情的内容,找到通过内容营销实现破圈增量的机会。
发疯文学的火爆,源于对痛点场景的洞察——“真实”。
真实就具备力量,对于受众来说,发疯文学中的场景都是最常见的:快递不发货、被老板PUA、被恋爱对象冷落……
而发疯文学,正是以“聊天记录”的形式,生长于真实的痛点场景中。
用“疯狂”来解决这些令人“疯狂”的问题,为真实场景提供了共鸣点,没准儿还能有点实用。
那些平时羞于启齿的话,也在这场疯狂中得到了化解。
发疯文学也是媒介研究中网络去抑制效应的体现。
这是人们在网络上交流时特有的现象。
在网上交流,人们因为匿名性和行为模式而感觉解放,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并且更倾向于无视各种社会约束或社交禁忌。
也就是说,沟通者在网上会更诚实坦率地表达自我,他们变得不那么谨慎,也较少进行自我监控。
而发疯文学为网络去抑制性,提供了最快捷的方式。
通过比较夸张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近似爽文的快感。
虽然大概没有几个人会真的效仿,可以很快地激发人们的情绪,帮助人们说出平时不敢说的话,并且经过加工的情绪更有鼓动性。
简单直白点,就是有点类似我们平时吵架没吵赢之后脑补出来的各种剧情。
在各大内容检索媒介中,只需搜索“发疯文学”,就能看到无数个帮你整理好的“发疯文学懒人包”。
整理系媒体的参与,让发疯的传播变得更简单了。
无序语句之间的混乱撕扯,也不会让人深究其语言的逻辑性,情绪发泄到尾就完了。
发疯文学似乎也成了一个类似表情包的表达符号 ,复制粘贴就能将琼瑶式语句信手拈来,使用门槛极低。
从网抑云,到emo时刻,再到如今的发疯文学。
也许一个梗或现象过段时间就不流行了,但年轻人对于负面情绪表达的需求永远都在。
总有寻求疗愈与宣泄的时刻,许人写诗,许人唱歌,为何不许人发疯呢?
哪怕是跟朋友玩一下发疯文学这场荒诞的文字游戏,感受文字之间的情绪拉扯,情绪也能获得释放。
在被生活击溃的时刻,以疯狂的外壳、调侃的方式消解焦虑,或许也是成年人维持体面的途径吧。
所以,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偶尔也体面地疯一下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三节课”(ID:sanjieke01),作者:关关,编辑:不辣 王小疼 ,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