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吊牌江湖里,恒源祥、南极人、北极绒和俞兆林被称为四大天王,恒源祥如果是带头大哥,南极人则是武林霸主。
南极电商2021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约2.65亿人次购买过南极人,这个数据扩大到全年,大约是5亿人次,不得不感叹:只要会网购,半数中国网民就逃不出南极人的五指山!
南极电商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用户数量
南极人有一个远大的梦想,在南极电商的年报里写着:打造“穷人买得起,富人看得起”的消费品巨头。
这句话可能有点讽刺,一件普通的衣服,挂上南极人的吊牌,价格瞬间上涨,是在收割穷人,还是让穷人买得起?在富人眼里,南极人就是吊牌的代名词,哪个富人会看得起一家做吊牌生意的公司?
营收涨了,股价却跌了,用户越来越多,口碑却越来越差。老牌国货企业,是如何走上一条另类的创收路的?
如今的四大吊牌之王,当年都是实打实靠产品起家的。
1996年,高级工程师俞兆林用新研发的保暖材料做的保暖内衣,一下子席卷了服装界。第二年,浙大毕业的吴一鸣也入局保暖内衣行业,创建了北极绒。紧接着,看到商机的张玉祥也入局保暖内衣行业,南极人横空出世。
跟其他品牌起家不一样的是,张玉祥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人脉广,而且头脑还非常灵活,想好经营模式,说服几家经销商,你出50万,他出50万,几个人凑了300万,做起了南极人。
产品主打“更薄、更暖、更舒适”,营销上请天王刘德华代言,然后在电视上刷广告,“南极人不怕冷”“洗脑”消费者,渠道上有资源可以快速铺货,据媒体报道,南极人仅用了4个月,销售额就干到了1个亿。
新品类出现,还没什么护城河,大小企业纷纷涌入,保暖内衣品牌瞬间增长到了超过500家。产品照着做,营销照着做,保暖内衣这个新品类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战场呈现白炽化状态。导致的结果就是“过度开发”。
最终市场形成了一边是南极人和北极绒占据了大半市场,一边是纺织品行业产能过剩,无品牌的厂商深陷泥潭的局面。
彼时的恒源祥正在探索一条躺赚的商业模式,授权给工厂商标,工厂赚取的利润恒源祥拿一半,2007年,恒源祥营收3亿,其中2.66亿是商标授权收入,占比89%。
这个商业模式让张玉祥眼前一亮,辛辛苦苦搞实业,还不如商标授权来得快。
于是,2008年,南极人砍掉了生产端和销售端,转型做品牌授权的生意。
2010年,南极人开始电商业务,改名为南极电商,5年后借壳上市。
从数据来看,南极人转型很成功,2018年营收环比增长了240%,近5年营收稳步增长,归属净利润也在2019年突破了10亿大关。
一个卖吊牌的企业,为什么这么赚钱?
南极电商的厉害之处,是打通了全产业链。
今年半年度年报显示,授权供应商1730家,授权经销商7943家,授权店铺数9859家,我不生产,也不售卖,但有人帮我生产,有人帮我销售,我躺赚就行。
一个南极人品牌不够,那就多收购几个品牌,先后收购了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BASIC HOUSE、Mind Bridge、JUCY JUDY、百家好等品牌或者中国境内的商标使用权。
做电商业务就要做营销、打广告,肥水不流外人田,南极电商在这块业务上花了大价钱,2016年以9.56亿的价格收购了移动互联网营销公司时间互联,时间互联被称为线上版的分众传媒。
图/新眸
仔细观察南极电商的业务模式可以发现,吊牌只是其外衣,赚钱还是靠服务。
南极电商的营收大头是“移动互联网媒体投放平台业务”,但利润大头却是“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其对品牌综合服务业务的介绍是:公司通过自身品牌、供应链及数据资源为授权生产商提供品牌授权、供应链服务、商标管理、大数据营销等综合服务,并收取品牌综合服务费。
说白了就是我不仅给你商标授权,赚授权费和吊牌费,还把你的付费营销业务拿过来做,赚营销费用,你卖地越好,我赚地越多,销量好了是不是还要继续做营销,往复循环。
将南极人称为吊牌界的天花板一点都不为过,90年代末,抓住了保暖内衣的新品类红利,打造了南极人品牌,2010年后,抓住了电商红利,靠卖品牌赚钱,而且,吊牌生意自成一体,外部企业插不进手,就差给快递品牌授权了。
这么“优秀”的一家企业,在资本市场却不被人看好,去年股价最高时达到了24.24元/股,随后直线下跌,今年12月28日收盘价为6.82元/股,下跌了72%,市值跌了约430亿。
从老牌的国货品牌,到如今被人诟病,南极人的吊牌生意做到了天际:万物皆可南极人。
随便找个电商平台搜索南极人,出现的产品除了保暖内衣外等衣物外,还有被子、床垫、手套等产品,如果再加上其他相关词,就会出现按摩枪、烧水壶、躺椅、鼠标垫、LED灯、电热水龙头等产品,可能除了南极人自己,其他人根本想象不到南极人将品牌授权给了什么产品。
有媒体曾报道,在某电商平台上,只有交10万元的保证费和每个吊牌8元左右的费用,不管是上万的按摩仪,还是5毛钱的口罩,均可成为南极人。
在年报上,南极人列举了其授权产品的一级类目,仅在第三项个人护理类里,就有25个一级类目。
南极电商2020年报显示销售品类
如果按100个一级类目,每个一级类目下有5个二级类目,一个二级类目下有20款产品计算,印有南极人商标的产品可达上万款。
万物皆可南极人的好处是,以前没有品牌的产品,摇身一变成为“大牌”,以前能卖50块钱,换个南极人的吊牌,售价瞬间上涨。
有媒体曾报道,广东一家服饰企业经营的牛仔裤,自家店铺两条牛仔裤的售价是79元,挂上南极人的吊牌,在南极人专卖店两条售价129元,除去16块钱的吊牌费后,利润多了34元。
有这样的案例,南极人的吊牌生意何愁不兴隆?可随着吊牌卖得越来越多,产品质量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谷仓新国货研究院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上查询发现,从2015年到2021年,每年抽查的不合格产品名单上均有南极人,可见只要抽查南极人,定有不合格的产品。
据媒体报道,南极人对于授权商的品控几乎虚设,经销商以工厂的名义将南极人的吊牌买回来后,再去批发市场进货,挂上吊牌销售。产品质量到底如何,别说是南极人,可能就连经销商也不太清楚。
南极电商在年报中写着:“公司的愿景是成为世界级消费品品牌公司。”
成为世界级的公司,必然需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不仅要赚钱,更要值钱。
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每年会有5亿人次购买南极人,但口碑却是不好,虽然公司赚钱,但从资本市场来看,并不值钱。
南极人用其品牌,为市场上其他企业赋能,大家都赚钱了,消费者却吃亏了,本来能花50块钱买一件内衣,现在却要花58块钱,多花8块钱也无所谓,毕竟普通人也很难分辨好坏。用户愿意多花8块钱是对品牌的信任,品牌等于效率,用户可以用简单方法辨识有保障的商品,但南极人把这种信任当做赚钱的套路,频频让消费者“踩雷”。
经济学家宋清辉说:“国货驰名商标这种做法等于自砸招牌,饮鸠止渴,难以长久。”
只要知道南极人商业模式的人,都知道南极人在消耗品牌的信任力,但为什么还要这么干?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打信息差战。虽然很多人知道南极人在卖吊牌,但大多数人还是不知道的,就算中国人都知道了,还可以出口其他国家。
二是品类垄断或者用海量产品占领用户心智。对于一个不了解的品类,如果你搜索关键词,出来好多产品,各种品牌都有,但南极人占了一半,你还听说南极人是个大牌,一看价格比其他品牌低,你是不是就会买南极人?
所以,南极人想要成为世界级的消费品品牌公司,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要说营收断崖式下跌,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南极人照此路径下去,必然会走向衰落。
本文来自“谷仓新国货研究院”(ID:gucangchanpinjia),作者:吴川,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