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开店,未来商业变迁和创业投资的对碰。
时隔一年,美妆新零售品牌HARMAY 話梅再一次得到了资本的青睐,在消费热潮逐渐散去的这个冬天实属不易。
除去继续支持它的老股东,这一次投资名单中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QY Capital,作为一家主要专注于消费领域的投资基金,QY Capital曾投资于多个知名新兴品牌及零售项目。而在此前,話梅还吸引了高瓴创投、钟鼎资本、General Atlantic(泛大西洋投资集团)、黑蚁资本等多家顶级机构的青睐。
从2019年北京三里屯门店开业始,HARMAY 話梅就如风暴般席卷了美妆圈,其“一店一设”的独特审美击中了无数年轻人,“大排长龙、仓储风设计、丰富的产品及旅行装……”,在小红书等平台上掀起一波讨论,伴随而来的还有无数的追风者和模仿者。
但事情的开始远没有如此波澜壮阔,甚至连“話梅”这个名字都略显随意。之所以取名“HARMAY 話梅”,仅仅是因为创始人爱吃话梅,而线下店的开设也更多是想让线上下单的顾客更早拿到货。
但线下用户的良好反馈却给了話梅创始团队灵感:为什么不直接以仓库的形式开一家线下店?2017年話梅在上海安福路的第一家门店诞生。
如今外界对話梅最多的评价之一仍是“仓储风”,但HARMAY 話梅创始人Damien对此并不认同,“我们的门店从仓库开始,到今天为止它依然是一个仓库。”
这似乎刻在了話梅的基因中。在北京三里屯的总部,会议室玻璃门后就是一个诺大的仓库,摆满了各大品牌的美妆产品,Damien开玩笑说,“任何一个顾客都可以提着筐进去拿货。”
但不可否认,正是这种独特的审美风格让話梅一炮而红。一位曾参与国外美妆渠道投资的PE就告诉36氪,“文化劣势和审美劣势一直是本土品牌的软肋,話梅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在文化和审美上的打造。”
钟鼎资本合伙人孙艳华对話梅的评价则是“一方面把美呈现给了用户,又通过数字化把效率做到了极致。”
Damien也表示,“話梅火爆的因素如果按照100分来算,设计最多占10分,真正还是要靠货品和价格决定。”多品类的大牌商品、海量的旅行装、国内不易购买的小众品牌是話梅促进销售转化的关键。目前話梅在售的大牌精品以及海外小众品牌多达400个,SKU超9000个,这是同业竞争渠道无法比拟的优势。
如今話梅的门店数已接近10家,按照计划门店数量在今年还将继续扩增,与此同时話梅也在进行着自我迭代,完成从1.0到2.0版本的跨越。
上海武康路店就是试验场。在这条上海如今的网红路上,話梅选择将店铺的一层作为开放空间完全向城市开放,并把自主投资的咖啡以及子品牌introlemons柠檬茶等融入其中。
将线下店更多作为一种“服务场”而不是“销售场”看待,是采访中Damien多次提到的,“我希望把消费的场景和时间轴拉得长一些,这就像一个钩子,可以反复把消费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融合在一起。”
在話梅完成D轮融资之际,36氪专访了其创始人Damien,以下为对话节选(下文统称“話梅”),略有删减:
話梅没有刻意去创造新消费场景,只是顺应了消费的新需求
36氪:話梅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Damien: 因为我喜欢吃话梅零食,所以就起了这个名字,包括连HARMAY都是我们根据中文翻译过来的。
36氪:話梅好像最早起步于线上?
Damien:对,淘宝做起来之后,我们有一个大学同学(现話梅联合创始人Jason),读完港大在香港工作,在那个时间就做跨境TP(代运营)业务,代理了一些当时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不太愿意尝试的部分,而这个部分是我们所愿意尝试的,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小众品牌及其产品。
36氪:有哪些做线上的经验是可以复制到线下的?
Damien:训练了我们两个能力:一是货品选择能力,我们知道哪些小众品牌是比较好卖的;二是很好的线上运营能力,我们有一个团队从摄影拍照、上架,再到运营、跟淘宝平台全套合作,训练出了非常强的流量思维,这个思维完全迭代到了门店运营中。
36氪:促使你们开线下店的诱因是什么?
Damien:我们开店与外界的概念毫不相关,最主要的逻辑是把门店当做一个仓库,希望上海的顾客能更快拿到货品,在线下还可以体验或者参与一些品牌方的小活动。当时我住在安福路,家楼下这家店铺当时的租金也很便宜,后来这里就变成了我们第一家门店的位置。
36氪:门店风格是怎么确定的?
Damien:我们在北京有一个忠实粉丝,她想要个口红,但她又不想隔天才能拿到,就大老远跑来我们工作室,拿着拣货盒在仓库里选东西,但是逛着逛着就买了很多。我们发现,有购买想法的人进到仓库,看到各种各样的货品,就想试一试、挑一挑,他们沉浸的时间越长,拿的东西就越多。
36氪:所以你不认为話梅创造了一个新的消费场景?
Damien:我们没有想去刻意创造一个新消费场景,这种场景其实是顺应了当下年轻人在消费时的新需求。当顾客进店后会感觉到氛围特别好,这家店竟然没有人推销东西,他会觉得很有趣,也就愿意多逛多来, 甚至推荐给自己的朋友。
話梅的火爆,门店设计只占10分
36氪:大家都说話梅是因门店设计而火爆?
Damien:站在我的角度,話梅的火爆因素按照100分来算,设计最多占10分,真正还是要靠货品和价格决定。
36氪:怎么想到要用旅行装来做引流?
Damien:2019年我们开北京三里屯门店,这个店最重要的其实是规模的突破,我们从安福路的200多平,开成了三里屯的 400 多平,把所有仓库里的货都放到这里来。货物堆完之后,我们发现一楼的台子上还是有些空,就想到把旅行装拿出来也摆上,可以显得货品更丰富。旅行装出现在話梅其实并不是为了引流以及作为经销品存在的,我们最初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想把这个空间填满。
36氪:三里屯门店火爆给了你们信心?
Damien:三里屯之后,我当时就想是不是可以探索更大的门店,从400平往600平,甚至1000平去尝试。三里屯门店巅峰时期一个月能卖到 1500万左右,已经在全国线下渠道坪效中位于前列。
36氪:门店选址上有哪些逻辑和依据?
Damien:当时给门店选址,首先排除的是超一线城市的最热门区域,因为話梅有非常强的品牌能力,能够为商圈带来一定的人流和销售额。现在我们要在哪开店已经成为高度保密的事情,因为只要我们定在哪里开店,周边铺子的租金立马就会涨价。
还有一个情况也很有趣,好多生活方式类的品牌天天追着我们的门店位置开店,我们全国现在开的店里面,60%以上都能碰到这些品牌。但凡我们开,他们都去开,其实都是依赖流量的玩法。
36氪:你们似乎对店中店的形式很排斥
Damien:我们认为开店就是要开一家“店”,是建一栋楼,logo得有地方摆。我记得A轮融资的时候,投资人说你这为什么不进mall?我说我开店为什么要进mall?我希望話梅的门店能保证有自己独立的出入口,这样即使商场关门了,我也可以营业到后半夜。
36氪:这也决定了你们的开店节奏会很慢?
Damien:是的,2019年我们开了三里屯一家,2020年是成都晶融汇和上海新天地两家,到2021年的时候就是北京西单更新场、北京环球城市大道、重庆解放碑、杭州天目里、加上上海武康路、以及西安店(试营业)六家。
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我们可能开两到三家,其他城市计划一城开一家,现在也有很多地产开发商邀约我们去开店,但我们就会要最好的位置以及折扣再开。
36氪:门店的设计风格是怎么确定的?
Damien:设计风格完全取决于我到了这个城市之后,对这个城市的理解。例如重庆店,我们的灵感就取自防空洞。杭州天目里,门店周围都是各种办公室、互联网大厂、企业公司,所以就运用了复古色彩、做了很old fashion办公室的一家门店。
我一直在挑战的是门店不一定非要是零售场景,它可以是不同的场景。很多消费场景的诞生,其实是因为在现有的空间里把另外的概念植入进来,而不是说为了硬造一个设计概念而做一个设计概念。
36氪:保持每一家门店都是不同的风格应该是件挺难的事情?
Damien:会有一些挣扎和痛苦。最近我想明白了,现在挣扎的这个点是可以解决的。假设我在中国内地开了100家店,在全球500家店,但是这500家店长得一模一样,这有什么意思和成就感呢?但是在早期实际运营时,由于这种不标准带来了非常多运营上的困扰,这个困扰很长一段时间,让我们中间有摇摆。
36氪:怎么去解决标准化这件事情?
Damien:話梅的创始团队都是理科生出身,我们在运营上是非常重视数据表现的,也可以叫做流量思维。我们会观察进店用户在我们门店内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长,以此来判断“热区”和“冷区”。基于这个观察和数据演算,我们会不断调整货架摆放和货品陈列的方式,进行货品的更新与迭代。目前我们有一支近百人的IT团队来做整个数值的开发和演算。
未来商业的场景一定是消遣和娱乐的
36氪:話梅的定位叫“关于美和美好的生活”,能说下你的理解吗?
Damien:简单来说我们是做护肤品和化妆品生意的,这些是帮助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物品。第二个层面,我们希望打造出一个“美和美好生活”的场景,做一点美的普及和教育,所以每一家门店我们都会留出一个橱窗与艺术家合作,即使门店只有200平,也要把门店做成一个Gallery的形式。
36氪:非常artistic
Damien:当話梅有30家门店的时候,我们也就有了30个美术馆,艺术家们在里面做自己的巡展。之前我们合作过的一些艺术家们跟我聊完后,就特别喜欢这个概念,他们认为我是在做一个泛美术馆的行为。UCCA也常跟我们沟通,他们的负责人觉得大家周末的时候未必都会去美术馆,但很可能来話梅所创造的场景里,既可以消费,又能做到美的普及和欣赏,这个是最难得的。
36氪:但你们的门店似乎也在迭代?
Damien:上海武康路门店之前的都是1.0版本的门店,单纯是门店面积从200-400-600的变化;武康路门店开业后,我觉得就步入了2.0时期。这家店我们把整个一层打开了,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广场,我们或许可以做艺术展、演出这种有关艺术或更有趣的事。
我觉得未来的人,不管是社会环境的改变,还是人的审美和生活习惯都在不断的提高,人们还是更愿意做社交,做内容的交流。所以我把它变成一个公共广场完全开放,你可以做任何事情,不需要消费。
36氪:看小红书上用户的评价,你们雨天还会送伞?
Damien:当时三里屯太火了,下雨天大家还在排队,我们就送伞,后来就扩散到今天所有的城市,现在所有的人都知道,下雨了往HARMAY跑,一定能在门口拿到一把雨伞。
我们提供的服务跟销售没有任何关系,正是因为跟销售没有关系,消费者就越来越觉得話梅是很轻松的,所以我们未来会提供越来越多的这种服务。
36氪:听说你们还把柠檬茶和咖啡放进了店里?
Damien:对,我们开了一家柠檬茶店,叫introlemons,在每个話梅的门店附近都会有它。它对我们来说,类似于宜家的冰淇淋,是我们的一个服务产品。当有人因为这样一杯柠檬茶聚到我们身边的时候,它就相当于产生了一个特殊的链接。我们收购的美妆品会作为一个单品牌在门店售卖,但是我们投资的这些东西,咖啡、面包店等,其实都是以流量的思维,来让我们这个场拥有一些流量构成。
36氪:具体到你们自己投资品牌的逻辑是什么?
Damien: 我觉得分两块:一块是美妆品,除了商业化以外,当然更多的我还是希望服务于顾客;另外一部分,面包也好、咖啡也好,都可以服务于我们的顾客,让他们的感受以及用户体验变得更好。
36氪:投资人如何评价这种行为,会push你们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吗?
Damien:我觉得现在大家还是在看比较长远的消费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投资人更相信“场”里的消费是大家日常的消遣,而不是售卖商品。如果停留在售卖商品这个状态下,可能几年以后我们就被迭代了。
36氪:你个人觉得話梅为什么会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商业?
Damien:一是对品牌的理解。三里屯开店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把早些年认识的,在中国没有见过的一些欧洲和美国品牌都搬了进去。他们觉得好像是一个海外品牌在中国内地开店,其实是因为他们第一次在中国看到了这么多新兴的品牌。
二是对化妆品的理解。我理解的美妆品牌,全是这些新兴的小众的,而不是传统百货商场一楼的大牌,当然你也要mix在一起卖。但是我们更想让消费者感受到的是这些新兴的小众品牌,这也是我们第一家店铺的优势。
与大牌的关系正在打开,不担心自己过时
36氪:现在有和一些国际品牌合作吗?
Damien:我们跟这些国际品牌关系都还挺好的。像欧莱雅集团,去年把梅森马吉拉拿过来和我们合作,还有拉夫劳伦也都有合作。
36氪:似乎合作的都是他们的新锐品牌?
Damien:因为新锐品牌没有那么多传统形象的枷锁和包袱,在話梅我们可以用各种创造的方式去陈列他们。但是很多的国际品牌他们原来已经有了非常根深蒂固的品牌形象,而这个形象跟話梅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很match的状况。
36氪:他们还是坚持想要一个单独的陈列展示?
Damien:对我们来说,如果它不变,那几十、几百个品牌都不变,話梅的场景就又变回到了原来百货公司的样子。这个矛盾许多品牌的中国区的负责人也是非常理解的。我们希望能找到一个既能保护你的品牌形象,又可以融合我们形象的方法。其实在贸易条款上没有什么争议,主要还是形象展示,到底怎样才能自洽。
36氪:一个品牌的热度总会渐渐下去,会担心自己过时吗?
Damien:举一个大一点的例子。比如一个城市要建广场,他不会因为两三年前建了一个广场,后面又建了一个,就担心这个广场没有人。我们有两个非常核心的竞争力:一是我们在城市中央建一个最新的场用于消费者交流和消遣,这个地方不会过时;第二,話梅不停去寻找新的国际品牌,品牌一直在叠加更新。只要这两个事情坚持,核心的竞争力就会持续。
36氪:你们对竞品的态度是怎样的?
Damien:我们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打法,有一些是要开得快,另外我们在产品选择上也不同,有一些门店可能更倾向于卖爆款,但是我们比如有9000个SKU,50%是爆款,另外50%是小众,而真正核心或者最难的是小众。
36氪:开店这几年,有一些方法论沉淀吗?
Damien:永远往前多走一步。一直强调门店的设计风格已经有点无趣了,我现在开始想把更多的内容装起来。話梅的迭代能力其实是蛮强的,产品当然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但你说未来会不会有一个“青梅”,他也能选更多的产品,他也能做门店的设计。那我就要看,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还能做更多的内容。
做long term的事情,这个世界缺的是稀缺性
36氪:我们聊一下这次融资的过程吧,包括你们之前的
Damien:A轮是五岳资本以及高瓴创投。B轮是钟鼎资本和黑蚁资本。
36氪:听说到了C轮,已经有很多投资人想投
Damien:对。C轮拿到近20个TS ,全都是一线机构,最终选择了General Atlantic(泛大西洋投资集团)和Ocean Link鸥翎投资 , D轮我们选择了QY Capital。
36氪:QY Capital D轮领投的逻辑是?
Damien:QY Capital的投资更多是从渠道变革角度来去审视 —— 年轻消费者流量阵地的迁移带来了价值变化。他们的投资团队和负责人实地走访过我们所有的店铺,关注的不仅是最后呈现出来的销售表现,更重要的是所看到的話梅强内容生产力和自生流量的能力,从而带来的渠道业态格局变迁的机会,以及品牌露出和售卖的多重商业化的可能性。
36氪:在这过程中,老股东有质疑过你们吗?
Damien:没有。我觉得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疫情下,我们的销售数据仍然是在斜线增长的状态,这给了老股东信心。在这两年中,很多人都在劝我们标准化,我们在非常大的压力下坚持到今天,仍然每家店都不一样,最后产生的销售额仍然是行业里面拔尖,股东们觉得我们的执着有了回报。
36氪:大家都说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项目强,但投资人没有那么强的时代”了,你们会被什么样的投资人打动?
Damien:我说比较实在点的,我觉得投资人要不然看远一点,真的把时间轴拉长来看,看五年以后的状态;还有一种投资人看短数据,一旦有疫情波动的时候,波动的谷底是什么,然后什么时候反弹,你完全清楚每一个细节。这样的投资人他研究的更深刻,他对你的理解可能会更深刻。
我们最担心的投资人,就是突然间想看你的时候开始看,不知道前因,也不知道未来,这样的投资人,在判断上我觉得可能对我们有失公允,特别是对零售有失公允,就很容易判误。
36氪:你们自己也做投资,而且投了很多不错的项目
Damien:在商业合作上,我们叫战略投资。战略投资我们投的都是稀缺性,这些独特性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跟大家一起合作;另外一种是财务投资,比如说一些国外的品牌,还有一些建筑事务所。财务投资的这一块我们挺幸运的,前两年投的有很多发展态势很好,估值也涨不错。
不接受任何对話梅的定义
36氪:你们为什么会创业?
Damien:没有说为什么,其实自从淘宝店开起来了,越来越大越来越好了,自然开始思考下一步的动作。
骨子里面我和我的创始团队都是内敛的、真实的和有趣的人,都属于不喜欢被定义和拘束的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三里屯店开完之后,所有人都觉得仓储风,就是这样开对不对,我心里其实憋着很大一股气,我就觉得我就是要做一个不一样的货架,我就用李白的一首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做了“一座山”,以及一个蜿蜒的货架,来做了成都这家店。
36氪:所以你不接受任何对話梅的定义?
Damien:对,我不喜欢。它是一个非常多面的品牌,不是某个概念来把它给它定义死了。所以我2020年的TVC叫“美是不可以被定义的”,但去年我讲的是“孤独的创造者”。
36氪:现在最不能接受对于話梅的质疑或者定义是什么?
Damien:卖假货。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侮辱和刺激,我是坚决不可能干的。
36氪:你个人最期待大家对話梅是一个怎样的评价?
Damien:我期待大家去話梅,我觉得它是一个有趣的品牌,能给这个城市带来温暖的,完全不同的24小时的场景。
36氪:会有自己做一个美妆品牌的想法吗?
Damien:是有的,但因为我知道一个品牌从前期孵化到最后成长起来有多艰难,这个事情需要慢慢来。
36氪:你创业这些年缺过钱吗?
Damien:最难的时候我有把房子都抵了,差点属于房子也没有,露宿街头了,也有过咬着牙给公司员工发工资的阶段,但好在坚持下来了。
36氪:创业这些年有哪些变与不变?
Damien:不变的我觉得是我们一直坚持自己的节奏和风格,包括说没有去标准化的开店;变的话,就是自己对商业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刻。就比如现在我们每开一家店要如何去经营,如何让这个店卖的更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氪”(ID:wow36kr),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