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前的暖场活动中,数十名在主舞台和跑道上转圈的“小动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们是谁?在总面积25.8万平方米的“鸟巢”变换位置、跳跃转圈,如何保持队形齐整?记者了解到,31名“小动物”的扮演者来自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整个暖场活动中,他们不间断地跳跃了32分钟,表演了《好儿好女好家园》和《放轻松》。为了这场表演,他们足足训练了126天。
在训练过程中,体态、舞蹈动作、节奏变换、队形……所有的细节,都在一次次的训练中被修正和优化。从前期在学校训练到后来去首体合练,再到进入“鸟巢”排练,每次孩子们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细致、规范的动作要求与较长的排练周期,考验着每个孩子的身体、情绪和心理。“学校很支持,这些我们都有预案和方法,大家真是付出了很多。”
汇文一小领队舞蹈教师李晓琳说。“我们演出非常成功。”汇文一小五年级学生崔博晖,扮演的是一只“小青蛙”。三年级学生路佳铭扮演“小熊猫”,他说:“我觉得自己发挥得很不错,表现出了我们青少年的活力、风采。”
李晓琳说,“鸟巢”不像剧场,乍一看,哪儿都“长得一样”。来回调换位置和转圈的孩子们,既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还要在一个全动态的过程中,时时保持好队形,后者是决定演出效果成败的更大因素。
在崔博晖和路佳铭眼里,自己和同学发挥好的诀窍,就是学会了老师教的法宝——不停找参照物。“随着跳跃和变换位置,每一次都需要每个人找好自己的参照物。”路佳铭说。崔博晖表示,除了找对参照物之外,表演时第一排同学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如果第一排同学找不齐位置,后面的同学也会找不准。好在我们都熟能生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