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刚开年,微软一掷千金震撼了整个游戏圈。动视暴雪官宣被收购后,另一家主机巨头索尼的股价也应声下跌。
索尼在这个春节也没闲着,1月31日索尼宣布以36亿美元收购《光环》、《命运》系列开发商Bungie。双方隔空叫板的架势炙烤着游戏圈。
主机御三家中的另一家公司任天堂则是“闷声发大财”,Switch累计销量突破1亿台,大有“世界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的架势。
虽然索尼这笔收购金额并没有微软收购动视暴雪那么夸张,但大家都能感觉到,“次时代主机大战”又要拉开新的帷幕了。
上个时代中,PS销量历来都优于Xbox一些,这也是因为许多游戏都是PS平台独占。玩家们想要玩到这些游戏,必须得拥有一台PlayStation主机。
推动销量增长最重磅的产品莫过于被称作“年货”、“北美CF”的《使命召唤》系列。据动视统计,《使命召唤》系列平均每年销量超过2200万份,且往年每一部产品都或多或少有一些PS独占内容。
《使命召唤》开发商动视暴雪被微软收购后,也一度引发了索尼和PS玩家的担忧:“今后是否在PS上玩不到《使命召唤》了?”
Xbox负责人菲尔·斯宾塞随后表示,和索尼高层沟通过后,微软会履行动视暴雪和索尼签下的所有现有协议,在PlayStation平台上保留《使命召唤》系列。
即便如此,大家也心知肚明,《使命召唤》系列上架Xbox势在必行,PS独占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
车枪球向来是最热门的品类,射击游戏在欧美市场的地位也可见一斑,微软如今有着《光环》、《使命召唤》两大IP在手,EA的《战地2042》虽然表现不佳,但系列影响力仍在,索尼的体量想要吃下EA也并非易事。
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与其看微软的脸色,不如自己手上有硬货。除收购Bungie外,前《使命召唤》资深制作人Dave Anthony以及Jason Blundell成立的新工作室Deviation Games,正在不断扩充,计划与索尼合作开发一款全新的原创IP。
同时,拳头《英雄联盟》动画短片导演Derick Tsai近日宣布加入Bungie工作室,担任《命运》宇宙跨媒体开发主管,负责《命运》IP的影视多媒体开发。
作为《光环》和《命运》的开发商,Bungie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先后与微软和动视都有过隶属或合作关系,但都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
索尼也表示,Bungie在收购完成之后将作为索尼互动娱乐业务旗下的独立子公司,继续保持独立运营,在游戏发行方面拥有自主决策权。Bungie也成为了索尼工作室中唯一一个全平台第一方。
Bungie前东家Xbox对此也表示了祝贺,负责人菲尔斯宾塞表示索尼“收购了一支天才团队”。
在你来我往的收购大战中,索尼与微软都出奇地表现出了友好和善、合作共赢的态度。一方面,后疫情时代带来的游戏开发困难确实让游戏厂商产生了“抱团取暖”的需要;另一方面,一场新时代的用户争夺大战也随之奏响了序章。
与任天堂这样纯粹的游戏公司不同,游戏业务微软与索尼版图的一部分,尤其是微软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巨头,豪掷千金收购动视暴雪,并不仅仅为了它的游戏,更多地是在布局下一个互联网时代。
此前有不少玩家调侃:“微软:你们都在猜我搞什么元宇宙,其实我只是给XGP买几个游戏罢了。”不过这么说倒也没错。
XGP,全称Xbox Game Pass,是一项由微软推出的通过月付游玩游戏的服务。用户在每个月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后,就可以游玩到Xbox Game Pass游戏库中的所有游戏,并且微软还将持续向游戏库中增加游戏。
这个游戏库不仅仅有Xbox版,还有面向电脑用户的PC版,毕竟是Windows的开发商,老本行不能丢。
Xbox Game Pass最新的订阅会员数为2500万,比Sony的订阅服务Play Station Plus的4700万少了将近一半。
一旦动视暴雪全家桶加入XGP,那将会带来大量的用户增长。动视暴雪的CEO鲍比·科蒂克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动视暴雪在全球拥有3.7亿的玩家。即使只有十分之一的玩家在之后购买了XGP服务,XGP的订阅数也能够翻番。
尤其对于PC玩家来说,买一年XGP的钱还不够买一款《极限竞速:地平线5》。当更多的玩家集结在Xbox和PC的旗下,订阅制+云游戏的模式便能够更好地向用户推广,增加用户数量、提高用户黏性。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表示:“加大投入游戏业务是他们所做的相当成功的一项举措,游戏业务已经成为整个公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现在订阅制是游戏的未来。”
索尼跟微软体量相差悬殊,但索尼旗下拥有着丰富的内容资源和硬件资源。
前不久闭幕的CES2022上,索尼展示了元宇宙硬件设备PlayStation VR2虚拟现实头显。体验者通过头显连接至游戏主机PlayStation 5后,即可进入VR世界。同时,索尼还将为PlayStation VR2打造了专属原创游戏《地平线:山脉呼唤》。
比起微软追求的元宇宙全产业链优势,索尼似乎更注重先逐步扩充VR生态。根据一项正在审批中的索尼新专利显示,该技术能“将现实世界中的物体扫描至虚拟现实空间,从而支持用户与物品对象互动。”
或许在将来的元宇宙竞争中,索尼更多地会扮演内容提供商与硬件服务商的角色。
尽管两家公司对于元宇宙的战略并不相同,但内容与生态上的碰撞难以避免。
但在走向元宇宙之前,争取更多的用户、构建成熟的XR游戏生态、打造良性的游戏/云游戏商业模式都是每一个游戏公司要脚踏实地探索的方向。
当“战火”渐渐“烧到”了元宇宙里,新一代的主机大战究竟最后谁能拔得头筹?未来格局如何形塑?这一切或许都能在当下找到蛛丝马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竞核”(ID:Coreesports),作者:钱泓言,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