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前,互相推荐应用是流行风潮,看到一款有趣或好用的应用我总会和朋友分享。
10 年后分享不再,甚至偶尔换手机还会发现有那么一款旧应用找不到了,它们可能是开发者不再继续支持,也可能是被 App Store 下架。
根据数据调研机构 statista,到 2021 年第一季度,App Store 有约 222 万应用,Google Play 则高达 348 万款,如果仅以国内作为考量,根据工信部数据到 2021 年第二季度,App Store 国区就有 136 万款应用。
当应用数量达到了百万级,人们主要使用的应用却仅仅是固定几款,如何让新应用获得关注,成了应用商店们重视的头等大事之一。
免费游戏 Motivo 的开发者 Robert Kabwe 最近就收到了苹果的邮件,表示因应用长久没有更新,将做下架处理,开发者有 30 天缓冲时间可以更新应用,避免被下架。
事件很快在 Twitter 等社交媒体上发酵引发争议,有人认为苹果的做法是「一刀切」,对于独立开发者不公平,也有人认为可用性才应该是标准。
Robert Kabwe 晒出的邮件截图中 没有明确说明「长久不更新」是指多久,一年、两年、或是更久?
实际上,苹果内部有一个专门负责应用审查的团队,关于下架应用有一系列的审核要求,包括安全性、可用性等,应用过期只是审查过程中的一个子项目。
Robert Kabwe 开发的独立游戏 Motivo 自 2019 年 3 月以来就没有更新,而 BobBDub 等数位开发者也遇到了类似的遭遇,苹果要求他们在 30 天内更新应用,不然就下架。
对于企业机构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 Robert Kabwe 这样的独立开发者就不这样看了,在他们看来更新应用程序的成本不低,而且像单机游戏这样的应用根本不需要更新。
一旦像 Robert Kabwe 这样的独立开发者,受限于精力或成本,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应用下架,人们可以选择的应用就更少了,会影响 App Store 的多样性。
应用更新的成本真的有这么高吗?
为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邀请了 YaoYao 的开发者汪家浩和《50 音起源》的开发者周楷雯一起聊聊。
对于应用开发的成本,汪家浩和周楷雯都表示硬件和每年 99 美元的开发者资格费用基本是固定的,2~3 年更换一台 Mac 以及部分旧款 iPhone,周楷雯最近就更换了一台约 2 万元的 MacBook Pro。
两位都表示相比硬件和资格费用,时间才是最大的开发成本。
汪家浩表示一年中他大概要为 YaoYao 更新近 50 次,功能更新涉及步骤更多,包含设计、代码开发、测试上架等,大概耗时 1 个月,而像适配新系统和修复 bug 类的更新大概耗时 1 周左右,后者占据了所有开发时间的一半左右。
针对应用更新,汪家浩表示手机应用迭代更新速度更快,如果没有经常使用和了解最新的开发工具,再加上应用长久没有更新导致代码陈旧,更新适配确实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
▲ 苹果在 Mac 上提供了开发工具 Xcode
周楷雯和汪家浩都认为苹果强制开发者更新,是为了保证应用质量,长久不更新的应用很可能存在 bug 等可用性问题。
强制开发者更新是激励和鞭策,周楷雯为此举了 2 个直观的例子,比如苹果在 iOS 14 上推出桌面小部件,WWDC 开发者大会后,开发者们一般都有 3 个月左右的时间适配更新,以新功能吸引人们下载,有利于提升收益,提升平台应用质量。
▲ 豆瓣的桌面小部件颇受欢迎
又比如 iPadOS 15 推出时提供了更方便的分屏功能,这同样需要开发者做适配,人们在应用内的操作才会符合整个系统操作逻辑,直观且可预期。
▲ iPadOS 多任务功能
App Store 是 iPhone 唯一的应用下载渠道,因此苹果在运营方面一直比较强势,开发者得遵守规则才能上架,同时 App Store 也是 iPhone 体验的护城河。
只有保证高质量的应用环境,人们才会愿意持续留在苹果所建造的产品生态中,并为之持续消费,推动生态发展。
苹果在 App Store 改善规则中明确说明了,它们会建立流程评估 app,以移除那些无法按照预期工作、未遵循当前审核准则或已过时的 app。
▲ 图片来自:苹果开发者平台
但下架是否是提升应用商店质量的最佳做法呢,什么时候一定要用到下架警示开发者呢,App Store 之外,也有不少应用商店在尝试其他解决方案。
无论是苹果还是 Google,都希望开发者能多多更新,以匹配 Android 和 iOS 系统更新后带来的新功能,适配更多新机型等。
在 Android 12 系统上线后,爱范儿也收到了 vivo 开放平台的邮件,提示为 Android 12 系统新特性更新,如未及时更新平台会降低资源配置作为惩罚。
▲ 图片来自:9To5Google
应用商店的资源大多是内容展现和搜索排行,如应用未能适配,应用商店可能会降低搜索权重,比如搜索「阅读」关键词,权重高的应用排在更前面,获得的下载量也就更多。
对于希望通过应用持续盈利的开发者而言,这样的软件「惩罚」是很奏效的,错过用户就是错过收益。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特例,部分明明开发资源充足的公司,仍然会选择不适配新系统的接口配置要求。
▲ 图片来自:Google
比如 Facebook 等部分应用为了获取更多用户数据,故意不按照最新的系统 API 接口更新应用。
Google 此前就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新要求,并给出了 6 个月缓冲时间。
Google Play 商店要求所有新应用和新版应用的目标运行环境至少是 Android 9.0 系统,28 的 API 接口等级,不然就会限制应用展现或不让人们安装相应的应用。
近几年来,人们对个人数据与隐私越发重视,这也体现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当中,作为应用商店的掌控者,苹果和 Google 都先后给出了应对措施——不更新就下架。
涉及隐私数据,搜索降权已经不能解决了,即便关键词靠后,但像应用名称这种的精准搜索,平台不能通过降权不展现该应用,尤其是像 Facebook 这样的知名应用。
搜索降权的打击和隐私数据获取成了天平的两端,大型应用很可能为了数据,为了广告收益,放弃部分下载量。
哪怕是在应用下载界面加上红色显著标示,提示人们应用未更新隐私接口,也不一定有效,毕竟不同人的认知和理解不同,仍然会有部分人在看见「隐私」提示后选择下载。
在需求和便捷性面前,还是有部分人会选择前者而不是隐私数据。
为了保护人们,涉及隐私数据滥用这样的严重可用性问题时,下架是妥当的解决方法。
如果是 iPhone 4S 时代的应用,不更新到如今大概率是没办法使用了。
但如若是两三年内不更新的应用就不一样了,爱范儿的 iOS 版本其实也有 1 年多没有更新,从可用性来看基本没有什么问题。
曾获得苹果官方推荐的知名应用《榫卯》更是 4 年多没有更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好用,不能用。
单机游戏,或者学科书籍、计算器这样的纯工具应用,确实没必要持续更新,内容都是固定的,不一定非要追求新系统的各种功能。
如果纯粹以「长久不更新」作为下架标准,难免会出现「误封」的情况,明明 app 使用没有问题,却因没有更新而被下架,尤其是对独立开发者而言,本身就精力有限。
▲ 搜索排序对应用下载很有帮助
可用性才应该是审核标准,它和体验直接挂钩,在 App Store 搜索关键,长久不更新的应用出现的前排,如果应用可用性佳不佳,导致闪退、黑边等问题,才应该处理的。
使用者的体验不好,也不利于 App Store 发展。
应用能经常更新自然是最好的,开发者能更好的产品力吸引付费,消费者花出去的钱物有所值,平台应用生态能持续发展,这样三方都获得收益,才能稳定良性发展前进。
只是,这并不适合所有的应用,纯粹以是否更新作为标准会带来误封问题,将低搜索权重其实是更稳妥的做法,而出现滥用隐私数据、适配不好、黑屏闪退等可用性问题的应用,才应该下降。
可用性,才应该是评判应用是否应该下架的标准。
这件事,作为 App Store 的掌控者,苹果显然更清楚,不然也不会坚持采用人工团队,不断完善 app 审核流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ID:appsolution),作者:周宇,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