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图库>正文

花钱买“志愿规划”是靠谱还是“乱弹琴”?

2024/6/27 17:44:06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6月25日起,全国各地陆续公布高考成绩。作为迈进大学的最后一“关”,如何填报志愿成了很多考生即将面临的“大考”。

  一些机构瞄准这一商机,渲染焦虑、过度营销,声称利用“内部数据”可提供一对一“精准”填报志愿服务,收费从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什么样的机构和人员在从事此类服务?这种方式是否真的靠谱?多家媒体对此展开了调查。

  本想“分数最大化利用”却收到牛头不对马嘴方案

  今年4月,当新疆考生李欣挑灯夜战为高考进行最后冲刺时,她的父母就开始未雨绸缪,四处考察志愿填报服务机构了。

  “志愿填报是个专业活儿,有技巧,要是填好了,学校档次或许能上个‘台阶’。我们家长是门外汉,可不敢‘瞎搞’。”谈到购买志愿填报服务的初衷,李欣妈妈这样说道,“孩子努力了,不能因为院校信息收集不到位,让孩子辛苦考来的分数得不到最大化的‘有效利用’。”

  最终,李欣妈妈花8000元在某机构“抢到”了这项服务,“好不容易才买上的,据说有人提前半年排队才轮上,希望这项服务能让孩子‘分尽其用’”。

  这样的期待,上海考生王琳的妈妈去年也曾有过,可现实给了她一记重拳。她花4000元买了一套志愿填报服务,与规划师沟通了大半年时间,可最后机构给出的志愿填报方案根本不靠谱。

  “又是上课又是模拟填报,最终等来一份牛头不对马嘴的方案。”王琳妈妈吐槽说,她和规划师沟通时明确了心仪的学校和城市,也划定了专业范围,可最后方案提出的学校和专业却与之南辕北辙,“根本不像是为客户一对一定制的”。

  这样的失望,来自江苏泰州的吴云晴去年也经历过。

  去年高考结束,刚出考场,吴云晴就被父母带到一家志愿填报服务机构。对方声称能帮助她“最大化利用分数”,承诺通过专业分析和指导,助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还确保能被录取。

  但后续的操作过程,让吴云晴大跌眼镜:机构发来几张表格,让她填写意向,经过几次筛选排序后,便给出了建议。整个过程,机构没有进行具体分析和解释,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哪些学校和专业可以报,哪些不能报。

  “这些信息,我自己在网上就可以搜索到,他们还收费几千元。”吴云晴告诉记者,即使机构提供的是无效信息,她所在班级也有超过一半的同学对此趋之若鹜,“大家都害怕自己如果没有专业服务,就错过了信息,错过了好学校。”

  从业无需相关经验

  这一行“不存在持证上岗”

  为何机构提供的服务如此不专业?记者调查发现,有不少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机构打着“一对一”的旗号收费不菲,但其培训师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所谓的“资深”老师、“高考志愿规划师”其实很多都是速成的。

  来自黑龙江某高校的大三学生孙一甜曾在某志愿填报服务机构做兼职助理。她发现,该机构中不少志愿规划师任职于多家此类机构,且这些规划师并非都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有的还自称“销售”,以“多卖会员、卖课”为主要任务。

  “每名规划师需负责约80名学生的志愿填报工作,他们将这项服务当成一门生意,每个同学的报名费大概在8000元至10000元不等,收钱提业绩是他们最看重的。”孙一甜说。

  收了钱,志愿填报工作就被分配给了孙一甜这样的兼职助理。

  “我需要列出一批志愿,规划师再从我列出来的这些志愿中选择适合考生的。那时我还没有经过任何培训,但机构就让我直接上手干了。”孙一甜回忆道。

  新华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机构应用的所谓大数据工具,多数是套着“A I智能分析”的外壳,实际仅做了网络公开数据汇总。

  西部某地一家志愿填报指导机构“蜗居”于一家艺术培训机构里,却挂出一块“某地志愿填报中心”的牌子。该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有一名“专家”是某中学在职管理层干部,有十余年志愿填报指导经验,是“教育部督导专家成员”。

  记者向当地政府教育督导室求证,工作人员则表示“不太靠谱,督学要持有国家颁发的证件”,并提醒“即便是真正的督学,也不能利用该身份做志愿填报指导的生意,并且这一身份与填报志愿的专业性无关”。

  一家线上售卖规划师培训课程的机构工作人员坦言,没有“高考志愿规划师”职业资格证书,这一行“不存在持证上岗,证书没特别大的意义”;如果需要证书“包装自己、便于从业”,只要交800元,无需考试,便可给一张专业人才职业技能证书。

  有的机构的“规划师”其实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一名曾在某机构做兼职规划师的学生透露,机构会给他们短期培训十几天,教给他们一些话术如“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报考数据量大,自己根本看不过来”等,然后用大数据系统生成一份针对性并不强的方案。

  相关企业已超1700家互联网企业也盯上该赛道

  根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与“志愿填报”相关的企业现存1700余家。其中,67.6%的相关企业成立于1—5年内。地域分布上,河北、内蒙古及山东是“志愿填报”相关企业最多的省份,分别拥有1100余家、90余家以及50余家。

  在各家志愿填报机构中,“网红”教师张雪峰的“峰学蔚来”无疑是话题度最高的机构之一。据其App显示,针对2024届志愿填报,该机构设置了“梦想卡”和“圆梦卡”两类项目,价格分别为11999元和17999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类项目均标注了非张雪峰本人,而是张雪峰团队一对一老师提供服务。从服务内容来看,超万元的志愿填报服务具体包括了三次沟通、模拟预案、制定方案及沟通、最终方案等。目前,“圆梦卡”处于待上架状态,“梦想卡”除安徽、山东、山西三地外,其他地区均显示招生已满。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为9.5亿元,预计2027年将增至12.2亿元。在调查中,近九成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实际上,随着近年来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热度不断攀升,除了“张雪峰们”,众多互联网企业也盯上了志愿填报赛道。

  记者注意到,目前,包括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在内的多家互联网公司均已上线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功能。与志愿填报机构主打的一对一真人服务不同,互联网公司更突出自身产品的A I工具属性。

  具体来看,阿里巴巴旗下的夸克App在今年6月上线2024高考信息服务,并将“A I搜索”应用其中;百度App推出了A I志愿助手;腾讯则是在QQ浏览器上推出了A I志愿填报服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企业之外,办公软件W PS也在今年推出高考志愿模拟功能。

  多鲸资本合伙人葛文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家长和考生来说,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是一项长周期存在的刚需业务。这项业务的本质是对各院校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后,为考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葛文伟看来,无论是专门的志愿填报机构还是互联网企业,均是在进行数据筛选和减少信息差。基于这一特点,占据技术优势的互联网企业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业务,并不太耗费精力和财力。同时,互联网企业还可借助志愿填报的热度,将相关的A I工具作为流量入口。

  行业“需要良币驱逐劣币”官方免费服务已上线

  谈及近年来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志愿填报服务在近年来热度不断走高,一方面是由于A I工具的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则是源于部分教培机构的转型,从学科培训转向高考志愿咨询业务。

  在储朝晖看来,从高中向大学的过渡过程中,学生存在对自我认知不清晰、对院校信息不了解的情况。信息差为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创造了生存空间,从减少信息差的角度来看,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有其存在的价值,在治理乱象的过程中不可简单地“一刀切”。

  葛文伟则将当前的志愿填报咨询市场形容为“需要良币驱逐劣币”的阶段。从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的收费情况来看,少则三五千元、多则两三万元的收费价格并不低。若服务质量不能保障,将出现更多市场乱象。若在宣传中对志愿填报过分夸大,还会有“制造焦虑”之嫌。葛文伟表示,一旦牵扯到“制造焦虑”,志愿填报就算不上是一门好生意。

  在葛文伟看来,理想情况下,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应由教育部门牵头,互联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共同开发公益平台,借由官方疏导家长和考生对志愿填报的需求。

  据了解,为满足家长和考生对志愿填报服务的需求,今年,教育部门首次推出官方信息系统,为考生提供志愿参考。

  其中,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上线“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向考生免费开放。在这一平台上,考生可获得志愿推荐、专业介绍、心理测评、就业去向及前景查询等服务。

  (综合新华社、法治日报、北京商报)

原标题:花钱买“志愿规划”是靠谱还是“乱弹琴”?

值班主任:田艳敏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美女明星
  • 社会图库
  • 奇闻异事
  • 未解之谜
  • 探索图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