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新闻>正文

保护昆虫就是保护鸟类 原来它们之间有这样的联系

2024/10/13 7:36:2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每年5月和10月的第二个周六是世界候鸟日,今年的世界候鸟日为5月11日和10月12日,以配合不同半球鸟类迁徙的周期性。

  今年世界候鸟日的主题是“保护昆虫,保护鸟类”。昆虫是许多候鸟的重要能量来源,在繁殖地和鸟类迁徙路线上影响着鸟类的生存。鸟类在中途停留期间会在田野、森林、湿地和各种栖息地寻找昆虫来补充能量储备。鸟类迁徙启动及停留的时间通常与迁徙路线上中途停留地点的昆虫丰度高峰相吻合。随着天气转凉,北方的候鸟陆续开启了南迁之旅。

  迁徙候鸟陆续到达

  各项监测工作展开

  眼下,大量南迁候鸟已经抵达云南,当地也开始实施今年的鸟类环志和疫源疫病监测工作。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南迁候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迁徙,云南新平县哀牢山的金山丫口,鸟类监测环志站的工作人员正在捕捉夜间迁飞的候鸟,并对它们进行鉴定、测量、拍照、环志,最后,再次放归自然。

  新平县金山丫口鸟类监测环志点工作人员 李星志:这个是楔尾绿鸠,我们本地人叫绿斑鸠,它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这是今年我们开展环志工作以来,捕到的第六只。

  和候鸟一样如期而至的,还有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鸟类研究专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伍和启:我们这次的目的,是测试夜间迁徙的鸟类,针对夜鹭这个物种,我们设计了一个新的追踪设备,我们想评估它的成效。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讲师 赵雪冰:我们这次,除了做一些传统监测,还在继续做候鸟视觉方面研究,要做鸟的不可见光,像红外光、紫外光方面研究,看候鸟对这些不可见光的反应情况。

  在云南巍山县的“鸟道雄关”,今年,当地林草局的工作人员在按技术规程给迁徙候鸟上环的基础上,还首次采用了卫星定位追踪器的监测手段,对灰头麦鸡和杜鹃两类候鸟安装卫星定位追踪器,监测它们的迁徙路线。

  巍山县鸟类环志站站长 张国利:这只鸟在飞行过程当中,每隔两个小时发送给我们一次定位,我们就在地形图上把它所有发射回来的定位连成一条线。

  同时,巍山县的鸟类环志人员,还对迁徙候鸟开展疫源疫病检测,分析迁徙候鸟是否携带病毒,按计划,今年要采集迁徙候鸟样本400份。

  巍山县鸟类环志人员 官兴田:我们做疫源疫病主动预警监测,看迁徙的鸟类身上带着什么病毒,是否会传染给人类,早发现、早识别、早检析、早预警。

  多种方式保护候鸟

  维护生物多样性

  在云南,近年来随着鸟类保护工作深入开展,当地以多渠道多种方式保护鸟类,目前在云南境内能观测到的珍稀鸟类逐年增多,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云南新平县,哀牢山金山丫口环志工作启动后,环志小组连续发现各种珍稀鸟类。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海南鳽,现在全球只有1000只左右,被列为濒危物种。哀牢山金山丫口环志站成立20年来,最近三年都连续监测到它的迁徙活动。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讲师 赵雪冰:环志站在2006年10月份,第一次捕捉到海南鳽,当时是云南省第一次记录到这个物种。经过这么多年的环志,最近三年已经连续出现,一般出现在我们国家的东部和东南亚一带越冬。

  哀牢山金山丫口是国际候鸟迁飞通道之一,2004年启动鸟类监测环志工作以来,环志站已对5.8万只鸟类进行了环志。通过对鸟类的环志和追踪,能清晰地揭示候鸟的迁徙规律,为研究鸟类的种群、习性、迁徙等提供关键信息。

  云南大学讲师赵雪冰说,当地的鸟种类非常多,来源也非常广,研究鸟类的趋光性,可以为机场选址、城市照明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已经得到实际运用。

  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讲师 赵雪冰:我们都是用灯光诱捕,研究候鸟的视觉,发现它们对短波光敏感的情况,也为我们后续在城市照明选择对鸟类生态友好的光源,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疫源疫病监测工作,能有效保护鸟类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健康。随着网络等技术的成熟,目前,全球在鸟类保护、疫病监测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伍和启:候鸟的保护,它需要跨国的联动保护。有了这些信息以后,我们就可以把这些结果跟相关国家去做一些分享,从单纯的一个点扩展到一个网络,通过这种网络之间的联动,可以做一些具体的物种保护的一些事情。比如说,在禽流感暴发的时候,我们知道是哪些物种会携带禽流感,运动的轨迹是什么样?类似于这样一些信息集成起来以后,那我们就可以在防控方面,从健康的角度,来做一系列相关工作。

  洞庭湖湿地收割苔草

  为候鸟“备餐”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每年都会有大批候鸟迁徙来此越冬。

  这几天,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收割老苔草,为越冬候鸟回家准备第一顿“美食”。

  据介绍,在湿地大面积生长的苔草是雁类候鸟的主要食物来源,生长时间过长的苔草通常茎叶泛黄,纤维化严重,不利于候鸟食用。每年十月,在确保候鸟“口粮”充足的前提下,湿地工作人员依据候鸟抵达时间的推算和地域划分,驾驶收割机分批次收割区域内的4000多亩老苔草,刺激新苔草加速萌芽,满足候鸟取食的需求。同时加强日常巡护,严控无关人员进入候鸟栖息地,确保候鸟安全越冬。

  生物资源本底调查结束

  发现17个昆虫新种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保存有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孕育着种类繁多、繁衍不息的昆虫,因此,这里又被誉为“昆虫的世界”。日前,武夷山国家公园完成了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在福建片区科研人员累计发现了17个昆虫新种。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也就是对整个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物,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普查。自2021年4月调查启动后,截至目前,累计发现34个新种,其中有17个为昆虫新种。

  据专家介绍,在17个昆虫新种中,有5个为黄隐肩舞虻属,分别为短突黄隐肩舞虻、合斑黄隐肩舞虻、九曲溪黄隐肩舞虻、方突黄隐肩舞虻、武夷山黄隐肩舞虻。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博士 马方舟:这次发现的5个新物种,对厘清黄隐肩舞虻属昆虫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利用生物防治进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包括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评价的指示生物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统计,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共记录昆虫类7925种,有7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就包括一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斑喙凤蝶。随着本底资源调查的结束,新物种的发现也极大丰富了武夷山的物种纪录。

  探秘昆虫世界

  守护大自然的精灵

  候鸟和昆虫是大自然生态链当中相互依存的重要成员。在世界候鸟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走进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之一,成都的昆虫博物馆,这里收藏了来自全球数万种昆虫标本。

  02:53

  总台记者 陈凯:这个博物馆里现在展览着大约有2万多件藏品,其中最多的就是琳琅满目的蝴蝶。同时还展出了许多国外的稀有蝴蝶。可能很多人要问了,世界候鸟日为什么要来昆虫博物馆?其实生态环境中,昆虫与候鸟是相互依存、斗智斗勇的关系,候鸟的迁徙在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它们的食物发生了迁徙,所以鸟类也会进行迁徙。如果昆虫的数量减少了,鸟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保护昆虫就是在保护鸟类。

  12岁少年的梦想:

  建立“高黎贡山昆虫研究工作室”

  在生物资源大省云南,昆虫保护的理念也正在深入人心。一位名叫王辰之的12岁少年,因为喜欢昆虫,立志要在高黎贡山建立一个“昆虫研究工作室”。

  前不久,12岁的王辰之在家人陪同下,一起来到距离昆明600多公里的怒江州泸水市,在位于高黎贡山的三河村,追寻和观察昆虫。

  昆虫爱好者 王辰之:这一次我们一共发现了二点赤锯锹、拉叉深山锹甲、粗尤犀金龟,是二级保护动物,还发现了橙斑白条天牛。

  在多次前往三河村之后,王辰之认为,具备丰富生物多样性的高黎贡山是他理想的昆虫研究场所。

  昆虫爱好者 王辰之:去年国庆节的时候,我就曾来过怒江这边。发现这边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生态保护也非常完整,所以我这一次才会再次回到这里。

  王辰之的家里并没有人专业从事昆虫研究,他的兴趣源于对大自然的好奇心,王辰之的父母也用实际行动鼓励他保持对昆虫研究的热爱。

  王辰之的父亲 王昱杰:每年进行一个深度的研究,来看一看,见证一下很多在杂志、书籍上面才能看到的动物、植物。

  尽管研究昆虫充满挑战,但王辰之从未放弃,小小少年已经在心里立下了远大的志愿。

  昆虫爱好者 王辰之:继续探寻和发现新的物种和新的昆虫,把我自己的昆虫研究所建立在高黎贡山。

原标题:保护昆虫就是保护鸟类 原来它们之间有这样的联系

值班主任:田艳敏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美女明星
  • 男人世界
  • 大话社区
  • 八卦娱乐
  • 大话社区
  • 网络焦点
  • 图片报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