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初六,我们也迎来乙巳年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开启了新一年的四季轮回。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好多地方立春都有不同的习俗,吃春饼、吃春盘、打春牛等等。接下来,大家一起到辽宁大连的小南村和广西灵川的东漓古村去逛一逛。一南一北,两个乡村,过年和立春的习俗有何不同?
总台记者 陶泽文:听着欢快的锣鼓点,感受东北大秧歌的欢乐,这种舞蹈叫作鞭扇舞,由辽南地区的地蹦戏发展而来,是当地逢年过节、大集庙会上必不可少的一种民间舞蹈表演,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演员们身穿喜庆鲜艳的服装,男演员手拿道具鞭,女演员手拿扇,两人成为一组,相互配合起舞,道具跟着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
热闹的氛围怎能少了好吃的?接着来给大家推荐几种当地的特色产品。每到春节,大家身边总会出现各种面塑,像又好看又能吃的花馍,还有观赏型面塑,寓意着吉祥的面塑里,有着最淳朴的年味儿。有不少造型特别新潮,简直就是模型手办了,而面塑的升级变身,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老传统。
还要推荐给大家的就是大连的特色贝雕。大连三面环海,盛产各种贝类,贝雕也成为大连工艺品的代表。从精美的艺术工艺品,再到如今的U盘、移动电源、纸巾盒、冰箱贴、首饰等新产品,都有贝雕技艺的身影。很多游客来大连旅游,都会买一些贝雕,带走对大海的回忆。
今天是立春节气,北方地区要吃春饼,但是在旅顺这里,还会吃海菜包子。您看,热气腾腾的包子出锅了,在这份烟火气里,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小南村的民俗活动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
乡风村韵年味浓 非遗年俗体验多
欣赏完大连特色的“大秧歌、辽南面塑、贝雕、大糖火烧”,再去广西灵川县东漓古村看看。
总台记者 许大为:这里就是桂林灵川县的东漓古村,村里的建筑汇集了桂北地区典型的民居风格,青砖灰瓦马头墙,特色鲜明。一条条街巷曲径通幽,串联起错落有致的院落,鲜艳的对联、火红的灯笼、活泼的花字,把古村装扮得非常喜庆,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年味。
在街巷中表演的舞狮和走牌灯表演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让过年的氛围更加热闹。走牌灯的演员举着牌灯穿行在街巷中,牌灯上装饰的红绸和五色花朵在舞动时上下翻飞,展现出欢乐喜庆的动感美,整个队伍犹如长龙游弋,将祝福送给沿途的每一个人。灵川走牌灯是当地的特色民俗,至今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牌灯上通常写着十二个月及二十四节气名称,表演的时候,可以变换队列摆出“一条龙”“绞铁索”“转螺旋”等队形,非常具有观赏性。
过大年,唱大戏,在村子里可以看到轻松欢快的戏剧表演,这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彩调。唱彩调在广西特别是桂北地区非常流行,是节日期间重要的娱乐方式,以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为主,内容谐趣、形式活泼。现在演员演唱的是彩调的一些经典剧目。
除了能看非遗表演,游客们还能体验桂林彩拓技艺,它跟很多地方的拓印有个明显的区别,采用的不是墨拓或者朱拓,而是用了多种颜色,所以做出来的拓印色彩更为丰富。另外,游客在拓印时,并不是在石刻上进行拓印,而是用的门簪。这些曾装饰过门头的木刻门簪,通过拓印,花纹更加清晰,也让人们感受到传统艺术之美。在这里,还能看到团扇制作、扎染、竹编等展示和体验,可以说来这里一定让你看不够,玩不够。
过大年,品年味。来这里,可以舂糍粑、打油茶、做圆子,都是地地道道的灵川风味。九屋圆子是灵川当地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必备的一道“硬菜”,九屋圆子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呈三角状,是在炸成金黄的豆腐皮中填充猪肉、香菇、冬笋等食材,吃起来口感脆弹,肉香浓郁,特别是冬笋带来的脆爽口感非常独特,这可是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必备的一道“硬菜”。
这两年,广西和东北的文旅互动频繁,人们相互喊话要互换冬天。像辽宁现在还是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但在灵川不但可以感受早春的气息,也能让大家随时体验“水果自由”的任性。桂林是全国柑橘产量大市,仅灵川县的砂糖橘的种植面积就超过15万亩,现在正是这些水果成熟丰收的时候,果园中橙黄橘红,一定能让大家大饱口福。
原标题:鞭扇舞、走牌灯……南北乡村过年和立春的习俗有何不同?
值班主任: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