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图库>正文

市民参事丨“在最美的季节休个假”引发热议:“春秋假”,怎么放?

2025/4/15 11:36:5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五一’连休10天假?这是什么‘神仙安排’!”

  4月8日,北京联合大学发布了春假和劳动节放假安排通知:4月底连放5天春假,与“五一”长假接续,共放假10天。网友们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这个长假不仅能实现错峰出游,还能坐上饱览春日美景的末班车。

  最近,春秋假成为热议话题。不久前新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也有代表对此提案并登上热搜。要想把春秋假落到实处,需要做对哪些事儿?

  渴望在最美的季节休个假

  “妈妈,你小时候有春假吗?放春假的时候都干什么?”

  最近,“90后”市民刘一凡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问起了这个问题,在孩子的世界里,寒暑假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而春假则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刘一凡说,自己小时候虽然没有春假,但印象中学校会组织春游、远足。“我是在德州市读的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租大巴车,带着我们来济南金牛公园玩儿,大家都带着一书包零食,可开心了。”刘一凡印象中,一天的游玩时间就算是难得的春假,但现在小学很少举办这类春游,培训机构偶尔会利用周末组织露营、骑车等活动。

  “50后”市民孔女士说,自己读书时,一直到初中阶段都是有春假、秋假的。“大概一周或者十天的假期,都是在农忙的时候放,不是让我们休息的,而是帮着家里干农活儿。”孔女士记得,秋假时麦收,自己要跟着大人一起去田里,捡起散落在田间的麦穗,“上衣前面缝上两个布兜,捡到麦穗就装进去,胸前、肚子上的皮肤都扎出血点。”

  说起最近热议的春假话题,刘一凡和孔女士都非常支持。

  “我觉得春天是最好的季节,万物复苏,哪怕只有一两天时间,可以带孩子回趟老家,体验体验挖野菜、摘野果。”刘一凡说,现在小孩儿学习压力比较大,周末时间往往也要与作业、兴趣班周旋,没有与大自然接触、享受春光的机会,如果有几天时间可以远离作业、不看电子屏幕,既可以让孩子长长见识,也能让他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孔女士认为,只是不一定是从课堂上学来的,春秋假也是让孩子学习生活常识的好机会。“我一直相信,让孩子去疯玩儿,可以让想象力得到开发。换个角度想想,大人如果连续上班、周末还要加班,是不是大脑都要麻木了?”孔女士说,自己支持给孩子们多放几天假,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有专家表示,从文旅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对多数地方来说,学生群体一方面可以带动当地的文旅收入,另一方面青年人思维活跃,喜欢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旅行体验,对各地的文旅产业推广、发展也有益处。

  高校落实春秋假更普遍

  春假,并非近几年才出现。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曾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此后几年,也有多部文件曾提及中小学春假事项。不久前新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要求“保障休息休假权益”,再次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记者注意到,相对于中小学生的春假,高校春假落实得更快一些。

  日前,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的网站首页上,显示即将放春假的通知,春假的主题是“去赏花,去恋爱”。根据通知内容,该校的四川校区在3月30日至4月5日放春假,山东、安徽校区将在4月4日至4月10日放春假,以上假期安排均包括周末、清明的放假时间。学校在通知中还提出了“四点期望”,包括“献花于先祖英烈墓前”“采落英做书签”“拍三五段视频写七八行文字”,以及“舌尖风暴,请推荐共享”。

  据了解,该校从2019年起便开始安排春假,每年春假的主题都是“去赏花,去恋爱”。在2023年春假结束后,还举行“春假作业”线下展览,同学们展示了自己春假期间拍摄的照片、制作的旅行纪念品等。有在校学生表示,自己也是入学之后才知道学校设置有春假,当时非常惊喜,大多数同学都会约着出去玩,选择回家的人不多,“我去年已经利用春假和同学去了一趟苏州,今年去了沈阳旅行。”

  中国人民大学等部分高校也有放春假的传统。据中国人民大学网站介绍,该校的春假一般会和“五一”假期合并,长度一般为7到8天,不少同学选择外出去旅行,有些学生也会利用这个时间去做实习或者是调研。记者也从多名不同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那里了解到,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设置单独的春假。哈尔滨一所高校的在校学生表示,没有听说过春假,“春天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也只会在周末不上课的时候出去玩儿。”

  双职工家庭有心无力

  除了高校外,部分地区的教育部门也在尝试给中小学安排春假。

  杭州是较早开始尝试放中小学春假的城市,据浙江省教育厅网站发布的消息介绍,2004年3月,杭州市教育局对中小学假期作出重大调整,新的假期制度规定,从当年开始,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后两周和11月的第一周将是春假和秋假时间。到今年,杭州多区教育局发布的放假通知显示,4月28日至4月30日为中小学春假时间,随后衔接“五一”假期,算上4月27日周末,前后一共可以休息9天。

  湖北利川市教育局今年3月发布的通知,今年将设置2天春假,仅限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放假时间为4月7日至8日。利川市教育局在通知中提到,春假期间活动的设计和安排要以契合学生实际并乐于参与为前提,可安排学生以分散或自由组合的方式开展活动,学校及其团、队组织也可统一开展集体活动。

  看到这些消息,市民陈先生不禁有些羡慕,作为骑行爱好者,他一直渴望在春天带着儿子一起来一次长途骑行,感受沿途风光的同时增进一下父子关系。不过,如果真放了春假,作为双职工家庭,确实会影响夫妻两人的工作。“如果放假时间和工作安排有冲突,不光不能‘有效陪娃’,可能还得请老人来帮忙照顾几天。”陈先生说,就在去年,有一则令人深思的新闻,杭州一家长要求取消春秋假,原因是孩子放假在家,父母在上班,孩子独自在家的安全问题谁来确保?当时这则新闻引发了众多讨论,支持和反对的意见激烈交锋。

  退休乡村小学教师王女士也有同样的担心,“在农村,很多孩子都跟着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生活,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如果放了假孩子没人管,容易有安全隐患。”

  有的父母担心没人照顾孩子,也有父母忧心放假会让孩子“心变野”,或是变成变相补课的时间。前不久,多地高中开始实行双休,结果却引来了不少家长的反对,理由也很简单,“会不会耽搁孩子的学习?”“我觉得现在的家长其实绝大多数还是比较注重让孩子劳逸结合的,会在周末、节假日高质量陪娃,而且也允许孩子适当打打游戏、玩玩手机。”市民杜先生认为,对于这部分家长来说,一两天假期是锦上添花,而对于“鸡娃”的家长,可能会因为学习焦虑而用作业、培训填满假期。

  春秋假红利要向家长释放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庞永辉也建议在全国推行春秋假,高等院校还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春假时间为2周。这一建议一经公布,就迅速引发舆论热议,登上了热搜。

  “春天、秋天是最美的季节,而寒假和暑假是为了应对酷暑、严寒而放的假期,这就导致了孩子们没有机会感受‘春花秋月’。”一位受访者提到,学生缺乏春秋长假,对于他们的自然感知、生命体验来说,无疑是一种缺憾。另外,只有寒暑假也导致了潮汐效应,“一到寒暑假,各个旅游景点都是人满为患,就连博物馆、美术馆预约也是一票难求,如果有了春秋假,就能把错峰出游落在实处。”

  鼓励放春秋假,已经成为共识,怎样把它落在实处?有观点表示,春秋假看似只是一个学生假期,却是一道综合考题:社会认知、机制保障、制度支持等是否到位,都会决定春秋假的“成色”。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采访时表示,逐步推进大中小学春假制度,给学生营造更宽松的学习空间,同时利用春假等假期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必要。对于有些家长担忧,自己是双职工家庭无法在春假陪伴孩子,他表示,应对这种情况,学校及教育机构可以适度引导,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则可以相对自立自主,有些活动也不一定需要家长陪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学生们可以自己结成小团体去学习、去玩,都是很好的选择。千万不能把休春假的过程又变回到报补习班的结果上去。”

  “如果要放春秋假,就要把家长和孩子放在同一框架里去考虑,不能孩子放了假家长还在忙。”杜先生认为,春秋假是一种减负措施,必须强化家长、学校保障学生休假权利的意识,而且春秋假只有成为整体性的社会安排,家长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休假保障,才更有实现的可能。

  春秋假红利,其实已经向更广泛的群体释放。仔细看不难发现,在不少关于春秋假的讨论中,已经将家长和学生放在了“同一框架”。比如此次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中小学春秋假放在了“保障休息休假权益”章节内,和“严格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实现弹性错峰休假”“不得违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等并列。

  花开正好,你期待一场和孩子共赴春光的旅行吗?

  微观点

  春秋假,放得不亏

  潮新闻客户端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中经典的“曾点之志”描绘的就是春游的场景。自得适意、逍遥洒脱,在自然中的感受与万物同游、与天地同在的乐趣,本是一种非常好的生命教育。孩子们很少有机会被这样郑重其事地“请”出教室、“请”进自然,带着全社会的祝福,去感受什么叫“吹面不寒杨柳风”,什么叫“我言秋日胜春朝”,去体验生命的美好、拓展生活的边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心能量的补给其实会让人一生受惠。多年之后,那个曾经兴奋地迎接春秋天的孩子,很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地被这种少时的美好体验治愈。

  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心玩野了怎么办?且先不说现在的孩子总体上亲近自然的机会较少,即便简单地从应试的目的考虑,一年多几天假期不至于阻碍孩子成才,相反,有着多年放假经验的杭州老师在采访中明确地替孩子们“正名”:孩子春假回归后精力更加充沛,学习状态更好。从反馈来看,游历为主的假期,尤其受到语文老师欢迎。有生活、有经历,才有作文素材、有真情实感嘛。

  放春假、秋假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会亏。当然对于家长和学生假期不同步、放假时间可能扎堆、少数孩子无人照顾等问题,各地还要探索与当地情况相符的落地方案。短短几天,学校、家庭、家长用人单位、社区等各个机构相互配合下,给孩子一个充实快乐的假期,不应该是件多难的事儿。

  何不放春假?

  纵览新闻

  春天万物生长,正是青少年走出教室、亲近自然的最佳时节。春季气候宜人,本就是孩子成长的黄金期。相关部门调查发现,春季的充足睡眠有利于孩子骨骼生长,春假恰能给孩子喘息、成长之机,还能鼓励他们走出校园、亲近自然,丰富社会实践体验,助力全面发展。

  春假引发的社会共鸣,也折射出公众对教育生态优化的集体期待。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春秋假写入提振消费方案,看似跨界的政策联动,实则暗含深层逻辑。当家庭春游成为可能,代际陪伴获得时间保障,教育改革的涟漪效应便开始显现。当社交媒体上“别人的春假”成为热议话题,当年轻父母在评论区写下“真想带孩子看看课本里的春天”,这些声音背后,是无数家庭对教育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深切渴望,也是全社会对“教育即生活”理念的集体认可。

  当然,任何改革都需直面现实的沟坎。双职工家庭的“看护焦虑”、家长对“耽误学业”的担忧,提示着政策落地需要更精细的设计。春假制度若要行稳致远,需要的不仅是学校的勇气,更是孩子父母所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弹性休假制度的配合、社区托管服务的托底、社会观念的重塑。这些挑战恰如一面镜子,照见了教育改革的多维度,也反映出全社会协同育人的必要性。

  当春假制度在争议中前行,它传递的不仅是多放几天假的善意,更是一种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从“农忙假”到“春秋假”,历史完成了一次意味深长的循环。当教育者开始用草木生长的眼光看待育人事业,当政策制定者愿意在制度中留存春天的温度,这场与时节同频的变革,终将在时间中沉淀出超越假期的价值。毕竟,教育最美的样子,或许就是让一树一树的花开,都有属于自己的季节。

  神回复

  网友@豆包包:学校说要劳逸结合,家长说要弯道超车。

  网友@4ever:春秋假=家长钱包瘦身计划。

  网友@一杯冰:当代家长对假期的态度:用爱发电,用焦虑收尾。

  网友@浣熊不是考拉:托管班涨价200%,请假扣薪一千八,好一个“破产版”假期。

  欣视界

  让孩子在春风里打个滚

  比起寒暑假的“漫长加载”,春秋假更像课堂之外的“闪现技能”。

  试想,当四月的樱花飘进教室,与其让学生对着课本脑补“落英缤纷”,不如放他们去公园蹲蚂蚁搬家、看蜜蜂采蜜,说不定某个蹲在草丛里的瞬间,就突然读懂了“生物链”的浪漫;金秋时节,与其在作文里堆砌“丰收的喜悦”,不如让孩子们去农田拾稻穗、看收割机作业,手上的泥土比任何形容词都更有说服力。这种“短平快”的假期,就像给紧绷的神经打了个“蝴蝶结”——既不用被作业淹没,也不用被补习班绑架,让“劳逸结合”从口号变成可以触摸的时光。

  最绝的是,春秋假专治“亲情时差”。平时家长和孩子像两条平行线,早上出门孩子没醒,晚上回家孩子已睡,好不容易熬到周末,还要被“兴趣班接力赛”填满。春秋假就像一场“强制断电”,妈妈的唠叨从“写作业去”变成“走,带你吃烧烤”,爸爸的手机终于从“工作群999+”切换到“陪娃拼乐高模式”。这种不带功利性的相处,说不定比上十节亲子课更有效——毕竟,孩子记住的不是假期去了哪个景点,而是爸爸陪他在小区里追了一下午的蝴蝶。

  当然,要落实春秋假,社会各方都得“支棱”起来——带薪休假落到实处、托班不要漫天要价,博物馆、科技馆可以推出“春秋假学生特惠”,公园搞点“亲子闯关活动”,社区开个“小鬼当家市集”——让孩子们走出校门后,有地方撒野、有新鲜事可做,而不是只能在家“手机追剧+外卖续命”。

  春秋假的意义远不止多放几天假那么简单,它是在告诉所有人:教育不是“冲刺跑”,而是“马拉松”,适当的停顿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了让孩子看清路边的风景。就像画画要留白,人生也需要留白——让孩子在春风里打个滚,在秋阳里发会儿呆,这些看似“没用”的时光,说不定正是滋养创造力的土壤。

  街采

  受访者张先生

  现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景色比较好。孩子放春假的话,可以带着他出去走一走、转一转,接近一下大自然,给孩子减负。当然对于家长来说,可能会有点压力,尤其是对于爸爸妈妈都上班的家庭,要抽出时间来照顾孩子,对孩子的看管也有压力。

  受访者徐女士(右)

  我感觉提倡放春假有它的道理,作为一名老师我会支持。但是,马上就是“五一”假期了,春假和传统节日比较近,孩子在放假的过程中容易缺乏学校管理和老师教导,可能会形成一些行为习惯上的不良状态,所以我感觉放假时间少一点会更好。

  受访者马女士

  我很支持学校放春秋假,其实放3到5天就可以,也不能太长,主要是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这也是一种教育,不能光让孩子在教室里坐着。想要把春秋假落到实处,还需要考虑家长的休假安排,最好是能跟孩子同步放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家出行。

  受访者王女士

  我是应届毕业生,我觉得放春秋假是件好事,比如说能让大学生的生活更丰富,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不过可能要出去玩儿,放假成本会有点高。我觉得享受一下青春,享受一下和好朋友在一块儿的时光,是很重要的一笔人生财富,希望更多大学生能走出校园拥抱大自然。

原标题:市民参事丨“在最美的季节休个假”引发热议:“春秋假”,怎么放?

值班主任:高原

作者:曹雅欣 卢宇辰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男人世界
  • 探索图库
  • 美女明星
  • 社会图库
  • 探索图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