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奇闻异事>正文

宋朝热:被历史低估的“幸福朝代”

2020/7/19 10:01:28 来源:互联网

如果能够穿越,你愿意回到中国哪个朝代?

这道来自知乎的热题,回答指向略出乎意料。有人倾慕大汉风骨,有人向往大唐气象,但多数网友希望穿越至宋朝——尽管处于非国力鼎盛期,但打开《清明上河图》卷轴品一品,柳岸长堤、望楼饭铺,桥头观水、小憩闲坐的人们是如此怡然自得。如果有一份“幸福朝代排行榜”,宋朝一定榜上有名。

电视剧《清平乐》细腻再现了宋朝从朝堂宫廷到街头市井的独特魅力,引得历史爱好者开启在线“科普”追剧模式。与刻画其他朝代的古装剧不同,随处可见的礼乐教化和慢下来的风雅生活,代替嫔妃宫斗,“生活家”的日常再掀起一股“宋朝热”。

宋朝是历史课本中那个“积贫积弱”的朝代?还是那一抹站在近代门槛上的“现代的拂晓”?

借助影视剧的力量,今日,我们重新还原、审视古文明对现代人的启迪和鼓舞。


观众在观看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2014年10月18日)

1

寄自1000年前的“现代幸福指南”

宋朝对幸福生活的定义超越了其他早期文明。幸福的重要标签之一,便是“雅”。

即便穿越回宋朝,大概也会感到一丝熟悉的现代气息:抚琴、调香、观画、弈棋、烹茶、饮酒、赋诗、填词、赏花……这份“雅”恰是宋朝的日常。

《清平乐》对宋代宫廷追求风雅生活的刻画颇费笔墨:无论是在皇帝的案头,还是在官宦居室厅堂,都有烟雾缭绕的香炉;厅堂房阁时常能看到展挂的名画;房间的布置陈设、插花也颇有考究……

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对“四艺”有阐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这四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朝的气质——不同于盛唐艺术气象万千的强者之美,宋代的美学倡导“格物致知”,不以技艺感人,不流于滥情,以敬畏和理性,展现闲适淡雅与宁静飘逸。

烧香在宋朝是种雅玩。我们熟知的陆游、黄庭坚都是个中高手,因此许多诗词都曾提及燕居焚香的趣味。如陆游的《初夏》:“床有蒲团坐负墙,室无童子自烧香。”

宋代艺术勃兴,插花不免成为流行朝堂内外的风尚。《清平乐》第4集中,曹皇后以插花与小姐妹们聚会,堪称“宋朝名媛的日常”。

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有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宋代受理学影响深重,其清雅、隽秀的时代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

像饮茶这样一件仪式感满格的事情就更不用说。中国饮茶之风兴于唐,盛于宋。在唐代煎茶法上又有创新,宋代穷尽雅致的“点茶法”成为当时饮茶的主流方式。


点茶爱好者用茶筅搅动建盏里的茶汤,使表面形成一层泡沫。点茶与茶百戏是宋代独创的特殊茶艺。 魏培全 摄

不同于传统的泡茶,“点茶”是先在碗中放入少许茶叶末,用少量沸水冲调成膏后,再用茶筅快速搅拌茶汤——日本的“抹茶道”就是由此学来。

宋史研究者吴钩说:“生活在北宋的东京汴梁或是南宋的临安是很幸福的。这不是我的看法,而是当时人们的感受。”京城经济发达、物华天宝、安定闲适,正是我们今日所向往的“宜居城市”。

2

打破阶级固化的变革之朝

《清平乐》中有一处细节一直为观众所称道,即对皇帝不称“皇上”“陛下”,而称“官家”。学者薛兆瑞认为,称谓变化,反映出“君权神授”观念的淡化。

宋朝时期的皇权并不像前朝那样专制。《清平乐》中曾有一个宋仁宗与诸大臣谈论立后事宜的细节,像这种专门的小型会议,君臣之间不是君坐臣站,而是面对面而坐,其间发表意见时也无须站立行礼,可见宋朝教化、礼仪较为开明,君臣关系以和睦为主。

也有观点认为,宋朝称“官家”有点职业分类的意味,就如同称医者为“医家”,诗人为“诗家”,农人为“农家”一样,官家指的就是“做皇帝”这份职业。这代表着道统和皇统之间的分离,蕴含着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意味。

宋朝的社会制度是相对平等的。例如,宋朝官员是不用跪拜的;宋朝很少杀文官的,还可以坐下来陪皇帝聊天……

吴钩说,宋朝没有贵族,科举具有相对的开放性,它让政府向全民开放。只要通过了科举考试,就能进入官府,甚至可以担任高官。

“比如范仲淹,他出身于平民家庭,年轻时在寺庙里读书,没有考中进士之前就立下一个愿望:如果当不了良医,就要当良相。我觉得一个宋朝平民在年轻的时候就立志当上宰相,这很了不起,是宋朝阶级上升渠道通畅的表现。要知道北魏和东晋时期,政治基本被士族垄断。”吴钩说。

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变迁。进入宋朝后,宋代的佃户与地主不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只是结成经济上的租佃关系,以契约为证。宋代奴婢与主家之间也不是人身依附关系,而是经济意义上的雇佣关系。这样一种结构性的社会变革,核心意义就是“契约化”——从“人身依附”向“契约关系”转型。这个契约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平等化的进程。

在这样相对开放平等的环境里,宋朝才会有苏轼用官家代指朝廷的诗句,才会有赵匡胤与开国功臣赵普之间关于“天下何物最大”“道理最大”的讨论。


青瓷制作的首饰 翁忻旸 摄

3

“群星闪耀时”的“朝堂朋友圈”

《清平乐》所呈现的宋仁宗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群星闪耀时”:晏殊、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

这个天团不仅是贡献了多位中学文言文的写手,剧中,他们彼此相熟,甚至在朝堂之上不乏唇枪舌剑,代表了宋朝文治巅峰的庙堂之高、江湖之远。

韩琦的出场镜头便是在天子面前针砭时事;晏殊有忠耿谏言、力挽狂澜、堪当国士的一面;身为“清流领袖”的范仲淹让人印象深刻……不少观众说,电视剧对士大夫的世界做了一次普及式关注。

有些历史研究对宋仁宗的认识不够全面,评价他无为。事实上宋仁宗时期的一些做法,恰是文明、民主的体现。如果没有宽松的环境,文人只能喝喝酒写写诗,不会关心政治,也不会在治国理政方面有所建树。

的确,宋代不仅百官参与议事,百姓也可各抒己见,底层的意见也能直达庙堂,让政策符合百姓要求,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尊重士人、厚待学者的氛围下,士人表现出的责任感前所未有。于是才有了“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写照。唐宋八大家中,宋朝有六位,这一点在历朝历代非常罕见,甚至是唯一的。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说,表面看,宋朝人口大幅增长,生产突飞猛进,内外交流频繁,实质是政治风俗、阶级关系、军队、城乡关系和经济形态发生巨变,其基本特征可以说已是近代中国特征的端倪了。

《清平乐》成功“复刻”了宋文明。其实近年来,被影视剧还原的古代文明纷繁而至,《琅琊榜》《庆余年》都在不遗余力地为观众打造身临其境的古文明场景。影视剧不仅承担剧情演绎的任务,而且成为展示古代礼仪文化、服饰文化、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如今,越来越多的古文明正通过影视剧不断“出土”,对于现代人而言,这未必不是一场汲取智慧的穿越之旅。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7期

半月谈记者:张漫子

责编:杨建楠

校对:尤立(实习生)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考古发现
  • 未解之谜
  • 美女明星
  • 社会图库
  • 预测未来
  • 离奇事件
  • UFO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4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