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看到很多媒体在争相采访那些睡在桥洞、公园、银行 ATM的上海快递、外卖小哥们,仅仅是视频封面已经让人不忍卒读,却让我想起了几天前一则小事。
事情是这样的,上周,有个头部在线旅游企业的朋友找到我,请求为京东的1.5万名骑手找酒店,好加速上海的物流配送速度。
和朋友的聊天
这当然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事,我欣然应允后,诧异的点在于:
1.在线旅游企业这样的体量都搞不定的问题,旅界能做到吗?
2.隔离酒店被公认是疫情期间收益比较稳定的,1.5万名京东小哥,那意味着7500间客房,这对很多酒店都是救命钱呀,岂不一呼百应?
很快,我发现确实是自己多虑了。
一轮询问后,全国客房数量上百万的锦江、首旅如家等大体量的酒店集团统一答复是“我们现在上海的酒店全部给援沪的医疗队在住…”、“被征用了,有心无力啊…”
有负组织信任,我心生愧疚。
最后的最后,大家在新闻上应该都看到了,3000多名(来了1/5原计划的)京东快递小哥选择“自杀式”分批进入上海,大部分小哥带上了铺盖露天而睡,据说也有善良的上海本地商场表示了想给小哥们提供住宿的意愿。
21世纪都已过去20年,上海这样一座高度发达的城市,露天而睡?
在社交媒体上,常有这么一种声音:「我的天,这可是在上海啊!」经过这件事,如鲠在喉,我也想喊出同样的话「我的天,这可是在上海啊!」。
总之,无论东子这事是迫于上海民众卸载京东的压力,还是真的觉得有必要解决一下上海人民的挨饿问题,至少小哥们的处境绝对是让人心疼的,更是撕开了上海隔离酒店急剧紧张的这道伤疤。
这几天,我认真做了一番调研,发现疫情后,上海酒店资源确实是高负荷运转的。
房源紧张到什么程度呢?
目前,网上能找到上海酒店最近的数据,是中国饭店协会2020年整理的,报告显示,当时上海酒店客房数量43万间,能达到隔离基本标准的,硬件水平相当于三星级以上酒店(包含三星级)1700余家、有近28万间客房。
当然我们得注意,并不是所有星级酒店都适合做隔离酒店。
比方说,本轮上海疫情的源头华亭宾馆,表面能容纳更多人,但很多大体量酒店一旦有情况,处理起来更麻烦,例如华亭宾馆的设施老化问题我们就不展开说了。
即使如此,我们已经看到一些上海五星酒店仓促上阵。
早在上海全域静态管理前,旅界曾报道过,3月22日,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已经被征用,这是上海隔离酒店资源紧张的开始。
再后来,愈来愈多的上海五星酒店被临时征用做隔离酒店,前几天有个朋友从国外回来,”隔离酒店盲盒“直接开到了上海康莱德,高呼自己中了”彩票“。
而据隔离人员的反映,有些临阵磨枪的隔离酒店的餐厅仍然在自营,还可以点餐,个中风险大家自己品味。
隔离人员实拍上海隔离酒店
上海酒店资源情况大概就是如此,我们再看看酒店需求端的情况。
根据上海卫健委的官网通报,上海最近14天各区确诊病例21681例,无症状感染者则是295472例,两者相加已经破了30万。
我只统计14天的公开数据,是因为中国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认定无症状感染者需要经14 天的隔离医学观察,直到间隔24小时以上的两次核酸采样阴性才能返回家中。
实际上,不是每个人都能保证14天后转阴,所以真正还在酒店隔离的数字要更多。
再算上每天新增的上海航班境外旅客(按规定都要隔离)、众多需要隔离的密接人员以及其他因为特殊需要——比如上万名援沪医疗队的住宿需求,上海的酒店客房数量当然就捉襟见肘了。
最后,还有那些境外来沪的旅客大多家不在上海,结束14天隔离后,想抢一张离开上海的火车票难比春运,离沪航班又总是持续被取消,这意味着他们还要继续不情愿地留在上海,无奈地占用一部分酒店资源。
由此,我们奇迹地看到全国酒店业供给端与需求端失衡的情况在上海完全颠倒过来,但这种苦涩的满房率显然不会有任何业者表示羡慕。
有人会说,上海最近不是在建方舱么?这个应该可以收纳很多感染的新冠患者。
随手截取昨天第一财经的报道,截至4月17日,上海建工建造各类防疫应急项目共计52个,建设总床位数达82482张,其中30个方舱医院项目的床位交付率超过97%。
上海方舱医院
除非看到奇迹性的拐点,上海每日近2万的新增,意味着举全上海之力建造的方舱医院大概只够撑4天,床位会再次告罄。
隔离酒店不够,是个目前媒体关注不多的问题,但并不是小问题。
这几天,我们看到了那些累晕在方舱医院的护士,听到了那些那些隔离酒店里焦灼的争执与对话,这背后很多都与紧张且会持续紧张,恶劣但会更加恶劣,有张床就不错的居住环境息息相关。
所以,你现在大概能理解,为何上海小区有那么多轻症、无症状病人隔离在家,那是真的没有酒店、方舱能收纳他们啊。
既然病人都不够住,哪还有空余酒店房间给快递小哥?这么想,逻辑就通了,各大酒店集团有心但是真的无力。
今天,网络舆论纷纷扰扰饶,站在这一时间节点,我仅想提醒上海隔离酒店告急后的以下三点事实:
1.可以把上海的病例转移到周边其他城市酒店隔离,但其他城市防疫压力会变大。同时,后果是病人戴着面罩长时间转运不仅容易加重病情,也会增加疫情外溢的风险。
例如,今天昆明就已经明确表达,除了行程码带星照例7天隔离的老规矩外,浙江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衢州市,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连云港市、常州市 虽然行程码不带星,但被列为了"有较高外溢风险地区",抵达昆明需要隔离7天。
昆明开了先河,预计后面会有其他省市跟进。从全国防疫一盘棋到“各下各棋“,江浙沪等富庶地方出行进一步困难,这对危如累卵的服务业、物流业、中小制造企业绝不是一个好信号。
2.征用民居、人才公寓、办公室做临时隔离酒店。「社会面清零」,把任何地方变成隔离点,把阳性人员和密接人员全部转移到隔离点,让整个社会上一点病毒都不剩。这可以缓解一部分住宿需求,但长期来看,见仁见智,过度影响民生带来的危害不亚于疫情,且数字游戏改变不了上海命运。
3.轻症、无症状者在家隔离。其实一些上海自治社区已经开始这么做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未来需要考虑更多轻症、无症状者的在家隔离,对这部分人群如何统筹管理,现在就应该出台具体方案,以免政策出台过急,导致小区居委会再次执掌生杀大权。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
最后,我还想说必须充分评估上海清零的各种可能时间长度,并做好相对预案,而酒店资源告急仅仅是上海近期疫情问题暴露出来的冰山一角。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也是执法相对文明的城市,更是一个医疗资源相对比较充裕的城市,但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境遇各不相同。
闪光的,依然闪光;但黑暗的,仍然黑暗。这才是现实的境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界”(ID:lvjienews),作者:theodore熙少,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