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害怕对外表现出脆弱性,因为我们总是被告知要展现出有自信、有能力且有权威的形象。但实际上这会破坏人际关系的根基。“脆弱性”不是软弱、顺从的意思,它指的其实是做回自己的勇气。当你敢于表现出脆弱性,勇于做真实的自己,你会发现一切都会不一样了。
有一天早上,在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一家科技创业公司的创始人阿查娜·帕奇拉詹(Archana Patchirajan)把全体员工叫去了开会。大家坐了下来之后,她宣布了一个消息:公司的资金用完了,所有人都不得不离开,因为她再也付不起他们的薪水了。她的工程师团队素质很高,完全可以在堪称“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这个繁荣的城市里找到工作,但是令她惊讶的是,所有人都不肯走。他们说,他们宁愿薪水减半,也不愿意离开她的公司。就这样,他们留了下来继续努力工作。数年后,阿查娜的这家互联网广告公司 Hubbl 被收购,成交价为1400万美元。今天,身在美国的阿查娜依然在创业,而员工们虽然与她相隔数千里,也仍然继续为她工作。
阿查娜的员工为什么对她如此亲近和忠诚呢?
她的故事实在不寻常;毕竟,你要考虑到下面这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即70%的员工在工作上“缺乏敬业度”或者“十分不敬业”;也因为这样,他们对工作“缺乏情感联系”,并且“更可能变得低效”。为什么阿查娜不但没让员工出现这样的现象,反而还逆转了这个局面呢?
我问了阿查娜的一位资历最老的员工,是什么让他和其他员工留在公司里的?以下是他分享的一些原因:
“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工作,因为她就是这样对待我们的。”
“她认识办公室里的所有人,而且也跟每个人关系不错。”
“当我们犯错的时候,她不但不会生气,还会给我们时间学会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些说法表明了阿查娜与员工们的关系,比一般雇主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更为深厚。简单地说,她在员工面前表现得脆弱和真诚。她在公司陷入低潮的时候坦诚地与员工分享了自己的顾虑;她也不会严格遵守等级制度,而是会把他们当成家人,并与每个人建立关系。
这种做法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过于矫情、难以做到或者违反直觉呢?其实不然:
为了找出社会关系的根源,社会关系专家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进行了数千次访谈,并对数据进行了透彻的分析。结果表明根源在于脆弱性。这里的“脆弱性”不是软弱、顺从的意思;它指的其实是做回自己的勇气。一个表现得脆弱的人会以不确定性、风险和情感暴露,来取代“专业的距离和冷静的态度”。
我们每天在工作上都会遇到表现脆弱的机会。她通过这几个例子描述了什么是脆弱性:在员工或同事的小孩生病时打电话问候;在别人失去亲人时提供帮助;向他人求助;为工作上的失误承担责任;坐在患上绝症的同事或员工的床边。
更重要的是,在布朗看来,脆弱性和真诚度是人际关系的根基。然而,很多工作场所严重缺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TLEX学院的 CEO 约翰·柏林(Johann Berlin)回忆道,他有一次在一家财富100强公司进行讲习,参与者都是高管。在其中一场活动中,参与者被分成两人一组,他们要向对方分享一件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这场活动明显让一位高管大为感动,于是他告诉了约翰:“我和这位同事共事了超过25年,却不曾知道他在生活上发生了困难。”经过了短时间的真诚交流之后,这位管理者对他同事的了解和认识加深了很多,这是数十年的共事未能做到的。
人际关系为什么在工作上缺失呢?作为领导者和员工,我们总是被告知要保持距离,而且要展现出某种形象——有自信、有能力且有权威的形象。我们可以在夜晚把门关上,然后在配偶或者好友面前表现得脆弱,但绝对不能在白天或者在其他场合这样做,更别说是在工作上了。
不过,有数据显示,我们可能要重新考虑展现某种形象的做法了。研究表明,旁观者会在潜意识中探测到真诚度的缺乏。我们只需要看着某个人,就能获取到有关这个人的大量信息。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心理学教授波拉·尼丹瑟(Paula Niedenthal)表示:“我们天生就会观察彼此的状态,以根据情境所需进行适当的互动、施以同情或者坚持自己的界限。”解读彼此表情的微妙之处是我们的本能。这个过程叫做“共鸣”;它既自动又迅速,所以常常发生在潜意识之中。
我们大脑的某些部位就像一面灵敏的传声板一样,能够在内心回应别人的行为和感受。你只需要看着某个人,就能感受到他们的情绪;你在内心与他们产生了共鸣。当你看到别人摔跤的时候,你会不会为他们感受到一刹那的剧痛呢?研究表明,当你在观察他们的时候,你大脑中的“疼痛区域”会被激活。当你看到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的时候,你会不会被感动呢?你间接地体验到了别人的帮助,于是情绪也被升华了。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乌尔夫·迪姆伯格(Ulf Dimberg)的研究表明,别人的微笑会激活我们脸上的微笑肌肉,而别人的皱眉则会激活我们的皱眉肌肉。我们会在内心探测到别人的情绪。因此,当别人在假装微笑的时候,我们就更有可能觉得不自在。
我们或许会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而试图摆出完美、坚强或者智慧的样子,但是假装往往只会适得其反。波拉·尼丹瑟的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共鸣过于深刻,导致我们无法忽视不真诚的表现。想想看:当你觉得有人在“装腔作势”或者“逢场作戏”的时候,你会不会感到不自在呢?我们往往会看透他们,从而不与他们产生联系感。又或者,当你知道某人不开心,于是向对方问一句“怎么了?”,但对方以一句“没事”尝试隐藏真实情绪,你会怎么回应?这个答案之所以满足不了我们,是因为我们感觉到答案不真实。
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会捕捉到最细微的暗示,所以,就算我们的意识察觉不到这些暗示,我们的身体也会产生一些反应。举个例子:斯坦福大学的詹姆斯·格罗斯(James Gross)的研究表明,当一个生气的人把情绪憋在心里的时候,即使我们不知道他们正在生气(毕竟他们看起来并不生气),我们的血压还是会上升。
面对一个真诚、脆弱的人时,我们之所以会觉得更自在,是因为我们对领导者值得信任的标志特别敏感。 举个例子:一个仆人式领导者会通过真诚度和价值观让员工的行为变得更积极、更有建设性,并且让员工对领导者和组织更有信心;而员工对领导者的信任,反过来也会提升员工的表现。
这种现象在大脑中也是观察得到的。当员工回想起一个与自己产生共鸣的老板时,他们大脑中与正面情绪和社会联系有关的部位就会被激活;而当他们想起一个未与自己产生共鸣的老板时,被激活的则是与负面情绪和社会孤立有关的大脑部位。
真诚度和脆弱性的其中一种表现就是宽容。 宽容一个人并不代表你容忍了对方的错误,而是代表了你在耐心地鼓励对方成长。“当我们犯错的时候,她不但不会生气,还会给我们时间学会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阿查娜的员工的这个说法形容的就是宽容。“宽容”虽然是一个听起来很软的词汇,但是密歇根大学研究员金·卡梅隆(Kim Cameron)指出,宽容具有强大的效果:营造宽容的文化不但能提升组织员工的效率,还能降低员工流失率。从这一现象也可以看出,宽容的文化能够培养信任;有了这样的文化,组织会在遇到压力或者进行裁员的时候变得更有韧性。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脆弱性?我们为什么认为在工作上表现得脆弱是不恰当的呢?首先,我们害怕别人发现我们真正的样子或者我们的某个弱点,生怕自己会被利用。但是,我在《好老板的硬数据》这篇文章中也提到,“对别人仁慈会让自己失败”的想法太老旧了。
如果你采取了真诚、脆弱的姿态,你的员工会把你当作人来看待;他们会觉得跟你更亲近;他们会想要分享建议;如果你的公司采用的是等级制度,你也会发现你的团队感觉上变得更为扁平化了。这样的改变或许会让人感到不自在,但是你会发现,做出改变是值得的,就像阿查娜的情况一样。
与员工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也会让你获得额外的益处。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每个CEO都在寻找更多的建议,但是2/3的CEO却得不到任何建议。他们的被孤立不仅会造成他们的视角被扭曲,还有可能使他们做出对组织不利的领导决策。有谁能比你自己的员工更能提供建议呢?毕竟,他们非常熟悉你的产品、客户和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你的团队不会觉得自己只不过是系统中的一个钉子而已;相反,他们会因为自己给出意见并获得别人的尊重,从而变得更忠心。研究表明,员工从工作中获得的联系感和快乐,比薪水更能培养忠诚度。
关键词:自管理
艾玛·塞帕拉(Emma Sepp?l?)|文
艾玛·塞帕拉博士是《The Happiness Track》一书的作者、耶鲁大学情商项目的联合主任和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女性领导力系主任。她也是斯坦福大学同情与利他主义研究教育中心的科学主任。
欧明谓|译 周强|编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哈佛商业评论”(ID:hbrchinese),作者:HBR-China,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