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图库>正文

当图书馆遇见人工智能 2000册图书上架只需10分钟

2025/4/25 17:45:2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家图书馆牵头全国各级图书馆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实现全国公共文化数字资源的互相联通。

  人工智能助力

  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再升级

  这部《昌黎先生集》宋刻本,第十卷中描述了河神徒手劈开大山,保住一捧河水的壮观景象。今年,中华古籍资源库正式转换为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点击对应文白翻译键,AI大模型提供古籍和白话文对照翻译,看古籍像看白话书籍一样简单容易。AI技术还支持古籍简体、繁体转化,竖、横版转换阅读,自动标点和AI深度检索多种功能。

  目前,这个平台集合全国各省级图书馆4400多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据、1万多种古籍资源,它也是“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国家图书馆建立的“全网知识内容集中仓储系统联盟链”,预期今年实现全国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互联互通。

  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部主任兼信息技术部主任谢强:联盟链利用了区块链技术,提升各个馆之间资源共建共享共知的效率和准确率,这也是未来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资源共享的一种方式。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我们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含3300多家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有5万个左右的分馆和服务点,还有3.35万个像城市书房、百姓书屋在内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新的时代、新的技术条件下,国图和全国图书馆发挥在知识、内容方面的优势,构建时时、处处、人人可以参与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AI+图书馆”

  未来图书馆初见雏形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已经开始融入为读者服务的各个环节。“AI+图书馆”有哪些新特点?AI图书馆员有哪些新功能?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每年采购新书约30万册,传统模式下,新书需经过分类、编目、贴标等16道工序才能上架,人工日均处理量不足300册,上架周期达3周。而采用“采编图灵”系统,馆内图书上架前封面扫描、自动贴标等流程全部智能化。利用这套采编系统,馆内最新的2000册图书只用了10分钟就完成了原来需要20天的作业流程。

  浙江图书馆之江馆这套刚刚上新的智能还书分拣系统,前端还书机快速识别书籍信息完成图书归还,随后图书被传输到分拣车,按分拣规则搬运到指定格口。

  浙江图书馆网络与数字资源中心主任梅影:一小时能够处理1500册的图书归还、分拣,分拣准确性从原来我们人工要求的95%以上,提升到机器能够识别的99.8%以上。

  基于视觉盘点技术和AI自动化管理,现在的图书自带定位。读者张吉要找《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手机导航就带他来到了书前面。

  杭州市民张吉:以前我要找这本书的话要十来分钟,可视化之后,找书就像地图导航一样。

  在湖南长沙市图书馆,可通过与AI馆员语音对话,续借图书无需预约、排队和线上操作,自动跳转办理页面,3秒完成。根据后台借阅记录,人工智能可以迅速了解读者阅读喜好,动态调配馆藏书籍,实现阅读书籍个性化推荐。

  (记者 于茜 魏星 孙金满 王雨桐)

原标题:当图书馆遇见人工智能 2000册图书上架只需10分钟

值班主任:李欢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推荐

  • 美女明星
  • 离奇事件
  • 探索图库
  • 奇闻异事
  • 探索图库
本站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Q:759281825.
COPYRIGHT © 2014-2025 xiaoqiwe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笑奇网粤ICP备17087216号